扮“靓”生态底色 百姓共享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来源: 楚天都市报
2024-06-06 06:09:05

  央视网消息:6月5日是《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日,2024年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国家主场活动在广西南宁举办,将通过多种形式展示 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突出成就,培育弘扬生态文化,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6月5日也是世界环境日,2024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将聚焦“土地修复、荒漠化和干旱韧性”。

  全国已建成3200多条幸福河湖

  江河湖泊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经过多年的治理,我国越来越多的河流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水利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建成幸福河湖3200多条。

  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目前,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省级总河长,省、市、县、乡、村120万名河湖长(含巡河员、护河员)上岗履职,已实现河湖管护责任全覆盖。

  2022年以来,水利部联合财政部在全国遴选62条(个)河流(湖泊),按照安澜、生态、宜居、智慧、文化、发展的目标,实施河湖系统治理、提升河湖管护能力、助力流域区域发展。

  目前,全国31个省份均已通过省级总河长令等方式部署开展幸福河湖建设。据统计,全国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已组织建成3200多条幸福河湖。

  探访太湖“生态之变” 如何守护一湖好水

  太湖是长江流域重要湖泊水体,也是长三角都市圈重要的生态空间。随着太湖治理工程不断推进,太湖水质大幅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沿着太湖岸线的环湖公路一路打卡,400公里的公路岸线、湿地公园、露天草坪、乡村民宿,处处都是休闲放松的市民和游客。

  水变清、景变美,太湖沿岸成为游客出行的热门目的地。在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原先的渔港村渔民成为了民宿主理人。

  目前,太湖水质藻情达到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连续16年实现安全度夏。全湖56.7%的水域面积水质达到Ⅲ类。

  2024年,江苏关联梳理出了总共40条入湖河道,“一河一策”制定治理方案。借助先进的无人机光谱分析技术,对太湖湖体和入湖河道的水质定期监测。制定出台《太湖流域涉磷企业专项整治方案》,2023年在太湖流域筛查企业超过2万家。而为每一家企业建立“磷账本”,是2024年的工作重点。

  目前,江苏正在大力推进太湖流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编制太湖流域禁止和限制的产业、产品目录,强化源头治理。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先进服务业向太湖集聚。

  有基层干部直言,问责要精准,但不能离谱。什么是“谱”?就是党章、党纪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各级党组织要真正担起主体责任,把准问责重点,若是拍脑袋问责,损害的还是党组织公信力。也有干部指出,对“昏庸懒散拖”等不尽责行为也要追责,挤压“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躺平式干部生存空间。

  张强:在西北暖湿化转型中,相较降水的变化,增温趋势更明显,那么,如果一个区域降水增加了10%~20%,在距山近的地方,因为降水基数本身就大,这个20%就是有意义的,植被可以得到改善。但在沙漠地区,温度增加的作用比降水更大,温度升高会使蒸散抵消掉降水的效果,植被退化是可以理解的。

  今年3月1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发布会上表示,我国2022年法定债务的负债率约为50%左右。在全世界、在经济界都是比较低的。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如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日益显现其紧迫性。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主席胸怀天下,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积极响应。各国要在落实全球文明倡议进程中,加强交流合作,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和文明力量。

  一位纪检监察干部讲了个案例:某村低保户有儿有女,只是生活不能自理,原则上不符合特困供养条件,但儿女均因疾病等原因无法履行赡养义务,镇党委最终将其纳入特困供养人员。就为这事,镇里的干部被举报了。“这种事算不算错?如果是错,容还是不容?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敢于作出公正判定,为做事的干部担责。”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央党校教授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未来5至10年,“80后”晋升为厅局级干部将成为普遍现象,这是自然的代际更替,符合干部晋升的客观规律。

宋翔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