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滥打生长激素,当心“追高”变坑害

来源: 驱动之家
2024-06-04 04:17:47

  身材高大,择业、择偶就有优势;个头矮小不仅别人看不上,自己也感到自卑。社会竞争激烈,身高几乎已成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家长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高人一头”,若难以做到,至少不能“低人一等”。担心孩子最终“长不高”的家长,就会想出各种招数来增高,给孩子打生长激素,也在家长的增高“工具栏”里。有些医生看到赚钱的机会,把生长激素吹捧成“增高神药”,进一步加剧了滥打生长激素现象。

  孩子自身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可以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症。顾名思义,生长激素参与生长,缺乏会导致特发性矮小等疾病,这类患者需要及时补充生长激素。此外,有些早产婴儿(小于胎龄儿)出生后生长迟缓,可适当补充生长激素。只要遵循诊疗规范 ,按照适应症用药,注射生长激素就会成为治疗相关疾病的好手段。

  生长激素不可缺,但也并非多多益善。激素超量副作用就会很多,像何丽的孩子这样经常感冒发烧还算小事,严重者还可导致甲状腺机能减退、内分泌紊乱、关节疼痛、脉管综合征等。公众不能“谈激素色变”,但对激素的副作用也不能视而不见。

  把特殊疾病的特殊治疗手段,当作普适性手段,是十分常见的健康误区。被泛化的断骨增高、被滥用的降糖药减肥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生长激素被滥用再次说明,针对性很强的医疗项目被生活化和普及化、特殊药品被当常用药品滥用等,这种趋势值得警惕。

  只看到药品的治疗作用,看不到毒副作用,则是健康素养方面普遍存在的短板。明知减肥禁药毒性极大,仍敢豁出去用药;非法诊所以数倍剂量使用激素或抗生素所产生的短期“神效”,让部分民众以为“神医在民间”等,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治理生长激素滥用除了要就事论事,还应该上升到正确看待药品的作用与毒副作用的高度,通过更有针对性的健康科普,让民众不再对药品的毒副作用满不在乎。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2月12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吴涛)12日,有网友反映微信头像出现褪色的情况,用了一段时间的头像照片与原图相比清晰度和色彩变暗淡了。有网友调侃头像“电子包浆”了。

  据主办方介绍,《伟大时刻》铜雕景泰蓝·金钻计时仪创作灵感源于故宫博物院太和殿《象驮宝瓶》、珍宝馆《铜镀金自开门寿星葫芦式钟》以及沈阳故宫博物院《掐丝珐琅象驮宝瓶》三大国宝。整体造型以双象驮大吉葫芦瓶呈现,宝象装饰元宝型金钱鞍鞯,计时仪表盘黄金压铸,装饰钻石,彰显国泰民安、蓬勃昂扬的景象。(完)

  “《山海情》里有很多种植双孢菇的场景,就是在闽宁镇拍摄的。到了现场,我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宝云从剧中场景进入现实,“居民易地搬迁过来以后,来自福建的专家带领当地百姓种蘑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大家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高铁飞驰穿梭,景区游人如织,国内出游超3亿人次;影院场次爆满,春节档电影票房突破67亿元,位居影史同期第二;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6.8%……刚刚过去的兔年春节,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安定美好、充满生机的中国。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金边2月12日电 (欧阳开宇 余湘珺)柬埔寨旅游部12日消息称,1月份来柬旅游的外国游客约40万人次。其中,1月份来柬中国游客有2.5万人次,同比、环比均有大幅度增长。

  张进宝认为,教育工作者没有必要过分担心AI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李姿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