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车企角逐全固态电池技术 产业化提速

来源: 学习网
2024-05-30 20:27:39

  中新社上海5月29日电 (浦帆)作为动力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固态电池成为各大电池企业、整车企业、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期,全 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的消息纷至沓来。

  5月24日,上汽集团正式宣布,将于2026年量产全固态电池。4月12日,广汽集团发布全固态电池走过试验阶段、将于2026年量产装车的消息。国外方面,日本丰田、日产、本田分别计划于2027年、2028年和2030年开始向市场投放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供应商企业韩国三星SDI、SK On、LG新能源也纷纷发布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计划。

  据国盛证券预测,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量为17.3吉瓦时,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量有望超200吉瓦时,2025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65.8%。

  全固态电池之所以被寄予厚望,主要是因为其具有性能优势,理论上能彻底解决电动汽车目前在安全性、续航里程、电池成本等三方面的痛点。

  首先是安全性。现阶段,电动汽车主要使用液态锂电池。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告诉中新社记者,液态锂电池使用的电解液是可燃的,在发生短路或受到穿刺等情况时,电池有起火的风险。而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来传导锂离子,不含易燃易爆的成分,从根源上消除了安全隐患。

  其次是能量密度,电池的能量密度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李峥解释说:“由于固态电池更加稳定安全,使用的温度区间大幅拓宽,在电池材料体系稳定可靠的前提下,可以使用更高容量的正负极材料,在更轻更小的电池系统中储存更多的电量。”

  早在2020年,中国工信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编写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就提到,到2030年和2035年,高端能量型动力蓄电池质量能量密度分别要达到每千克400瓦时和每千克500瓦时。由于现有液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难以突破每千克300瓦时,因此发展固态电池成为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方向。

  此外,固态电池也有望大幅降低电池成本。目前在一辆电动汽车中,电池系统的成本约占40%,而正极材料则占到整块电池成本的40%。“考虑到与电解液的匹配性,正极材料通常是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两个选择。”李峥表示,固态电池可以拓宽正极材料的选择,这提供了清晰的降本逻辑,“全固态电池的成本有望实现40%的降幅”。

  其实,半固态电池当前已逐步实现装车,如智己、蔚来的相关车型,但从各企业发布的计划来看,距离全固态电池量产至少还有两三年时间,瓶颈在哪儿?张翔指出,目前固态电池的工艺还不成熟,废品率相对较高。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性产品,可以沿用一些传统锂电池的工艺和技术。

  “全固态电池的实验室样品已经具备很好的性能。”李峥表示,但从实验室阶段到量产还需要攻克一些难点,例如工艺和装备需要革新,以及制造能力稳定性需要提升,“传统液态电池的生产线是不能用来制造全固态电池的”。

  如戎之勤介绍,上海正在完善制造业外资重大项目全流程跟踪服务保障机制,并将制定实施《上海市集聚高端制造业领域外资功能性机构行动方案》,重点解决外资企业复合型实用人才供给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行业准入负面清单未明确、外资参与行业标准制定难等问题。

  第一个阶段是4月8日,主要是“利剑出鞘,联合夺权”。利剑出鞘,部队快速部署到位;联合夺权,检验联合作战体系支撑下夺取制海权、制空权、制信息权能力。

  中央第十一巡视组日前进驻了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3家中管央企,将开展为期两个半月左右的常规巡视。

  这一晃,将近10年时间过去了。无论是中国篮协与CBA公司,都依然没有任何扩军的迹象。广西威壮俱乐部无缘CBA的时间就变得愈发漫长。

  依靠打掉中间商快速获得更高利润,这并非赖国荣的最终目标。一边寻找更有能力为高端产品买单的客户,一边把更高的利润持续投入到技术升级中,赖国荣认为,效仿lululemon,在技术研发上投入,才是中国制造商未来的出路。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3月,猪肉、蔬菜批发价格仍处回落通道,截至3月30日当周,猪肉及19种蔬菜批发市场周均价为20.2元/公斤、4.58元/公斤,分别较截至3月2日当周均价下跌3.40%和10.89%,同比分别上涨12.2%和下降16.3%。

陈家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