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00后”小哥致力擂茶传承 让老手艺绽放新魅力

来源: 奥一网
2024-06-20 16:38:44

  中新网常德3月25日电 (吴维)“擂茶代表着我们朴素精致的饮食文化,以及热情好客的交友态度。”3月25日一大早,“00后 ”擂茶小哥文峰像往常一样,来到位于湖南常德河街的擂茶文化体验馆,向各地游客展示常德擂茶技艺。

  擂茶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中国茶道,在华南六省都有分布,味道习俗各有千秋。“小时候,我特别盼望夏天和节日的到来,因为能喝上爷爷奶奶泡的擂茶。”文峰说,他仍清晰记得爷爷奶奶制作擂茶时的情景:二老熟练地将茶叶、芝麻、花生放入擂钵中,用擂棍慢慢地研磨,那有节奏的敲击声,仿佛是一首古老的歌谣,诉说着擂茶的历史和文化。

  文峰说,常德擂茶的味道甜而不腻、香而不浓,长大外出求学后,其心中那份对擂茶的思念愈发浓烈。2021年,在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求学的他,怀揣着传承擂茶文化的梦想,拜师擂茶习俗非遗传承人谢元,开始组建擂茶习俗青年非遗传承人团队。

  “我们团队成员都很年轻,有青年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斗志。”意识到非遗传承普遍存在“老龄化”“产能低”等问题,文峰在完成团队组建后,一直致力于擂茶习俗传承的“活化”、转化和创新,不断与时代流行风尚、人们的生活习惯、口味发展变化等市场因素同频共振,改良擂茶产品。

  依托学校“双高计划”餐饮智能管理专业群建设背景和“三阶三层”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文峰领衔的《守艺人擂茶》《擂王擂茶》项目,在多位老师的指导下,屡次在国家和湖南省级创新创业大赛斩获奖项,他自己也成为2023年湖南省创新创业优秀毕业生。

  作为擂茶习俗青年非遗传承人,文峰选择在毕业后回到家乡,在常德河街叙说擂茶故事。如今,他已是常德桃花源擂茶协会秘书长,他说,自己将一如既往做好擂茶文化的传播,以及与中国各地擂茶的交流,让老手艺绽放新魅力。“天下擂茶一家亲,同根源、同命运、同发展。”(完)

  欲去江东,却无颜面见江东父老,问子弟而今安在?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记者调查发现,多数手机厂商在宣传营销时都会强调手机内存大,但并不介绍占据内存的预置软件。这类软件通常会占据大量内存,手机实际内存因此往往比厂商宣称的小。消费者选购手机时一般会参考运行内存、机身内存,很少有人会关心不可卸载的预置软件占据了多少内存。

  不仅在消费领域的应用提速,这个春节,发红包这一中国传统习俗正式成为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之一。1月19日,数字人民币APP推出了今年第一次更新,新增“福兔迎春”“五福临门”等多款春节特色红包封面。

  本人于常熟兴福寺出家后,进入南京栖霞山佛学院学习两年,这六朝古刹,正是当年星云大师剃度并学修六七年的地方。当年教授过大师的圆湛长老、戒如长老,改革开放后,又被礼请到南京栖霞山佛学院,也教过我。在南京学习期间,亦曾聆听来院普照的星云大师之开示,第一次知道,弘法时,还可以唱歌。当时,大师开示前,随从僧众引领大家唱佛曲。南京毕业后,我到北京中国佛学院学习,之后,留学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研究生院。在一些国际场所,也有幸聆听到大师的开示。回到中国后,服务于福建省佛协。地缘原因,闽台佛教交流颇多,加上两岸的交往活动,从此,常可见到大师,如护送西安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供奉,参加世界佛教论坛,率团走访台湾,乃至于首届两岸中青年佛教人士联谊交流会。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合肥经信局,去年9月新成立的一个部门——市场拓展指导处,记者发现了这样一本工作笔记。

钱靖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