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总书记看望过的三户人家的新生活

来源: 看看新闻网网
2024-06-12 07:58:12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一起来看“中部人家”的生活新变化。

  这几天,“金牌”义务讲解员邹会彦格外忙碌。临近暑假,村里的红色研学游逐渐火起来,像这样的研学团队,邹会彦平均每天都要接待三四个。

  邹庄村是丹江口水库的一个移民村。十多年前,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邹会彦和村民们一起从16公里外的油坊岗村搬迁到这里。

  担任邹庄村村委会副主任的邹会彦,负责村集体产业发展。2021年以来,村里搞规模化大棚种植,发展移民文旅项目,村民们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

  11年前,地处武陵山深处的湖南省十八洞村还是个产业空白、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的深度贫困村。

  如今,青石板路通到了家门口,家里液晶电视、冰箱、电饭煲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坊城新村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村。从2018年起,200多户村民从世代居住的坡梁薄地、盐碱地上的土窑洞陆续搬到这里,依靠发展黄花特色产业等实现全部脱贫,生活从此变了模样。

  四年来,坊城新村一年一个样,黄花产业园、智能温室大棚拔地而起,年轻人通过技能培训都能找到营生,老年人在“颐养之家”一日三餐、生活起居都有人照顾,孩子们在现代化的幼儿园茁壮成长。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中部地区生机勃勃,奋进正当时。

  总策划:袁炳忠

  策划:徐壮志

  出品:孙志平

  制片:张平锋 秦大军

  记者:杨琳 杨金鑫 丁春雨 原勋

  报道员:申东

  编辑:陈梦 曹彦语 王玉璐

  配音:王帅龙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另起炉灶或完全照搬国外医科院模式,都不可取。”熊思东认为,医科院的建设涉及人才结构、本土医疗资源、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各地差异度很大,要充分了解当地医疗需求,因地制宜建设医科院。“有些医疗基础比较弱的地方购买动辄上亿元一台的天价医疗设备,结果发现连基本运行仪器的技术人员都没有。这些医疗设备变成摆在橱窗里的展示品,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他说。

  多位信息源称,李铁因薪资纠纷问题与俱乐部产生矛盾。俱乐部一位高层检举了李铁的相关违约行为。但是,足球圈内这种“检举说”被武汉方面予以否认。

  原上海卫计委科技教育处处长张勘2015年在一篇文章中谈及上海医科院建设的阻力和难点。在他看来,建立上海医科院会涉及机构撤并、管理层级扁平化设计、调整不合理或落后的知识结构、更新管理观念等挑战。

  深圳本土第一家医学院——深圳大学医学院成立于2008年,四年多后,深圳大学医学部正式成立。前述三甲医院主任医师表示,深圳专业的医学院相对较少,一般医院的医生很少做科研和教学,大部分都只进行诊疗工作。

  “今年冬天菜价简直是‘跳楼价’,生菜1元一大棵,白菜1.5元一棵。”“曾经10块钱买1棵大白菜,如今10块钱能买一堆大白菜。”蔬菜价格真如居民所述的那么便宜?中新财经记者进行了调查。

  疫苗的广泛接种一定是构建群体免疫屏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疫苗对脆弱人群的保护,将是我们降低医疗挤兑、战胜这场疫情的关键。

吴刚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