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消失后,“高考屏蔽生”成了舆论焦点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4-06-24 13:56:15

界面新闻记者 | 查沁君

界面新闻编辑 | 宋佳楠

  今年首个高考成绩被屏蔽的人出现了

  未来网报道,6月23日云南红河州一中一名女生在查询高考成绩时,发现自己的成绩被屏蔽,考生成绩报告页面并未显示具体的分数以及总分。但在页面下方有一排小字,上面写着,“你的位次已经进入全省前50名,具体情况请于27日查询”。

  这一消息冲上社交媒体热搜榜,截至发稿,该话题阅读量逾3亿,讨论量5.7万。有网友在评论中表示:“像小说和短剧里的情节”,也有网友称第一次知道高考成绩也会被屏蔽。

  “高考屏蔽生”的出现,是为了防止炒作“高考状元”遏制“抢生源大战”

  过去,高考状元往往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背后的学校和家庭也会因此受到极大的关注,高分考生和高考状元会成为各大高校抢生源的重点对象。然而,这种过度关注往往会给考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也容易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引发社会的焦虑和不满。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教育部门推出“高考屏蔽生”的政策通过技术手段对排名靠前的考生成绩进行保密处理,以减少社会对高考成绩的过度关注和不当炒作

  早在2021年2月,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转变简单以高考成绩评价学生、以录取分数线评价高校的做法,严禁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概念。

  去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加强高考成绩信息管理,除教育部规定的特定事项外,只能将考生的高考成绩信息提供给考生本人及有关投档高校“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喜报’‘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

  多地教育主管部门曾有过相关落地探索早在2012年,广东省考试院对全省文理科前十名的考生分数进行技术屏蔽,2018年扩大至文科前20名,2019年则进一步扩大到文理科前50名,此后几年均沿袭屏蔽排名靠前考生成绩的惯例。

  2021年,云南曾明确,全省文、理科前50名的考生分数已屏蔽,不提供查询。北京教育考试院的成绩查询页面也曾在2021年显示全市总分排名前20名的考生成绩暂不公布

  “高屏蔽”政策可圈可点之处,确实对炒作“状元”风能起到一定降温作用但仅凭借技术手段并不能彻底遏制住社会对“状元”的恶意炒作和过度关注,甚至连“屏蔽生”也变成“高分生”的象征,继而成为宣传、炒作对象。

  这一现象背后,根本问题还是长期以来的唯分数论、唯名次论。成绩、名次、状元,本质还是高考录取制度的直接产物——大学以高考成绩作为唯一的录取标准。

  “在按总分录取的高考体系中,‘状元’就是榜样,炒作是禁止不了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就如同屏蔽状元,反而引来外界对‘屏蔽生’的好奇一样。要让社会 不关注‘状元’,就必须破除唯分数论,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熊丙奇称,要加快推进中高考制度改革,打破按总分、名次录取学生的模式,强化过程评价,探索综合评价,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在多元评价体系中,分数只是评价学生的一方面指标,也就不再有“状元”之说,社会舆论对“高分生”的关注也就降温。

  此外,要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倾向,治理地方党政领导片面追求升学政绩的现象,要令行禁止否则,追求、炒作升学率问题就无法得到治理,也就难以形成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责任编辑:张靖笛

  据了解,国内已有超30家企业处于口服小分子新冠药研发阶段。除了新药上市申请已经获得受理的先声药业和君实生物外,众生药业RAY1216、前沿生物FB2001、广生堂GST-HG171因已经处于III期临床阶段,而成功踏入新冠口服药上市竞速的第二梯队。

  “去年年初,我们依法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立即履行监管职责,对涉案售楼中心违法收集消费者人脸信息的行为依法查处,并开展个人信息保护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办案检察官说。

  车外冰天雪地、车内暖意融融。哈大高铁积极推行电子客票、网上订餐、静音车厢、智能交互等一系列暖心便捷的服务举措,不断由让旅客“走得了”向“走得好”迈进。

  在刚刚过去的农历虎年中,中国女足无疑是各男、女国字号球队中,成绩最优秀的一支。在去年1月下旬至2月初印度进行的女足亚洲杯比赛中,中国女足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在决赛中逆转取胜韩国队,从而时隔16年后重夺赛事冠军。从过去一年时间里的运行情况来看,中国女足在中国足协支持以及以名宿水庆霞为主帅的教练组指挥下,已经回归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来,她们也重新唤起了广大国内球迷的希望。

  “离岛免税政策顺应了国内旅游消费升级的趋势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岛免税已成为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金字招牌’。”刘智力感慨道,海南免税从销售额不足10亿元到突破600亿元,免税店从1家增至11家,涌动着勃勃生机。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节前一周,就有两款新冠口服药提交了上市申请,并且已经被受理。

郑协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