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援青医疗团队跋山涉水 打造“走遍果洛”品牌

来源: 城市观察员
2024-06-06 15:19:35

  中新网西宁6月5日电 题:上海援青医疗团队跋山涉水 打造“走遍果洛”品牌

  中新网记者 张添福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大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60%,具有显著的气温低、光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

  然而在这片高原大地,一支来自上海的医疗团队,把公益性的健康义诊和科普知识送到偏远乡镇,让当地民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来自上海的优质医疗资源与服务。

  上海援青干部、果洛州人民医院院长周晓辉日前介绍,随着第五批中组部“组团式”援青医疗团队成员来到果洛,大家伙都发自内心想为果洛民众送去优质医疗服务,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在周晓辉的带领下,上海援青医疗团队成员共同制定了“走遍果 洛”送医下乡目标。

  2023年9月起,上海援青医疗团队成员便踏上了覆盖果洛州乡镇的义诊之路。目前,他们已走遍了果洛州约一半的乡镇,北起玛沁县的拉加镇、优云乡、当洛乡,南至甘德县的江千乡、青珍乡、下藏科乡,最远抵达久治县的门堂乡、白玉乡、索乎日麻乡及达日县的建设乡等地。

  青少年是易患病人群,得到了上海援青医疗团队的高度关注。为此,他们特别组织了专项义诊,走进果洛州福利院和果洛州职业技术学校等青少年集中场所。

  在果洛州职业技术学校的义诊中,周晓辉发现一些青少年口腔健康问题十分严重,很多面临着龋齿等问题的困扰。

  周晓辉制定了慈善基金援助计划,希望从根本上改善孩子们的口腔健康状况。当地民众对周晓辉说,“您和团队负责的不仅是州医院的病患健康,还承担着全州民众的健康。”

  上海援青医疗团队通过“先心病筛查与公益救治”活动,筛查出数十名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并为他们提供了及时的手术治疗。这不仅让患儿重获健康,也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希望和喜悦。

  久治县索乎日麻乡交通不便,为了准时抵达并开展义诊,上海援青医疗团队凌晨六点半出发,但当日突降暴雪,路面湿滑,行程增加了不少困难。经三小时车程到达久治县,团队成员与久治县人民医院医生顺利会师,一同前往索乎日麻乡。

  但途中因修路导致车道堵塞,医疗队只得克服低温缺氧环境,搬运医疗物资徒步前往。遇到河流,大家齐心协力,最终人员和物资安全抵达。

  “我们耽误了时间,抵达时已近中午,我们心想,老乡们肯定都离开大半了,没想到进入院内,大家都等待着,使我们极为感动。”上海援青干部,果洛州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体检中心主任张楷乐说,队员们放弃用餐,立即投入义诊中。

  “建设紧密型州县乡三级医联体”计划也是“走遍果洛”目标的重要一环。目前,医联体中,多家乡镇卫生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当遇到难以解决的病例时,患者能够无缝对接,迅速转诊到更高一级的医疗机构,确保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上海援青干部,果洛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创伤中心主任王旭阳说。

  “我们深知,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果洛州的卫生健康现状,仅仅提供药品和手术是远远不够的。”周晓辉介绍,援青团队也提出了“果洛健康大讲坛”活动,通过医学科普知识讲座,希望提高当地民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上海援青干部,果洛州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外科执行主任徐佳说,“援青,不仅是奔赴高原的身体考验,也是一次精神的淬炼。”(完)

  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处开始显现。上了越来越多关于中华民族同心协力的道德、历史和文化课程后,我们的女儿回到家里也会讨论自律、正直和尊重长辈的话题。学校向她们灌输了牢固的刻苦精神和对优秀成绩全力以赴的理念后,我和丈夫不再需要敦促她们写作业。

  梅红、鞠衣、麹尘、缃叶、菡萏、纁黄、伽罗、月白、天缥、青骊、岱赭、凝夜紫、远山黛……舞为语,曲为韵,优雅演绎一众中国传统颜色的东方意趣,连日来,亮相兔年央视春晚的创意类节目《满庭芳·国色》凭借耐人寻味之美霸榜热搜、刷屏网络。“中华颜色一眼万年,惊艳岁月”“老祖宗的配色,绝了”“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大众对于中国传统色彩的钟爱,从网友们的真情留言中可窥一二。

  在该县芹阳办事处小桥头村,芹阳富民安居产业园项目正在建设,预计今年年底整体工程竣工验收。芹阳办事处副主任胡俊航介绍,该项目是当地探索“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实践工程,将解决下山脱贫和水库移民带来的新城镇人口就业问题,建成后提供就业岗位1600个。

  国泰君安非银金融团队则预计2023年非银板块基本面均将有超预期的修复。其中券商板块基本面的超预期除了资本市场回暖预期外,注册制改革等因素也是券商板块基本面改善的重要驱动力。

  纵向对比来看,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保险行业保费同比增速分别为12.2%、6.12%、4.05%、4.58%,可见,2022年行业保费收入仍处在低增长水平,但较2021年略有上升。

  以安徽省“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为例,他介绍:“2008年前后每年平均有1000人报名,特别是2013年以来,报名者逐年增加,近3年呈快速上升态势,每年有4000人左右。”

张品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