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水东济”引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活力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6-18 05:53:38

湖北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精品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李妹妍

  水自西江来,润泽大湾区。历经4年多建设,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以下简称“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于1月30日正式全线通水。该工程标志着广东实现“西水东济”,彻底改变广州南沙、深圳及东莞单一供水格局,并为香港、广州番禺、佛山顺德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

  或许不少人会疑惑,作为沿海省份的广东,水系发达、降雨丰沛,看起来并不缺水,为何还要大手笔投入“西水东济”?但细看广东水情,我们不难发现,广东长期面临着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问题,水资源总量供给矛盾依然存在。以珠三角为例,一边是人口、经济高度集中的东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逼近国际公认的40%警戒线,另一边是水资源总量为东江近10倍的西江水系,开发利用率仅为1.3%。优化东西部水资源配置,成了珠三角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亟待破解的问题。

  从地图上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总长度113.2公里,从西向东相继穿过佛山顺德、广州南沙以及珠江口狮子洋,而后直抵东莞、深圳,宛如一条横贯粤港澳大湾区的潜龙。奔涌而来的西江水年供水量达17.08亿立方米,构建起双水源保障体系,为大湾区核心城市群新一轮腾飞注入新的动力:市民的生活用水不用担心了,农业生产和农作物“解渴”了,工业发展的用水也更有保障了。有一组预测数字令人欢欣鼓舞:该工程通水后将惠及3200多万人,支撑约1.7万亿元GDP用水需求。不仅如此,东江流域那些被挤压的生态环境用水 也将得以退还,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将得到有效修复,进一步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生态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传统的明渠输水方式,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以“挑战极限”的施工难度,全线在纵深40米至60米的地下空间建造输水管道。“挑战极限”的背后,该工程永久征地仅为2600亩,节约了近2万亩土地资源,为大湾区的未来发展预留了宝贵的地表和浅层地下空间。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