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奔涌”塞纳河,奥林匹克让中法再相遇

来源: 顶端新闻
2024-05-18 07:47:02

  中新社上海5月17 日电 (记者 邢翀 缪璐)再过两个多月,巴黎奥运会将在塞纳河畔拉开大幕,如今在黄浦江边,一项全新的奥运赛事展开。

  作为国际奥委会在巴黎奥运周期全新推出的奥运赛事,奥运会资格系列赛首站落地上海,来到黄浦滨江。从5月16日至19日,攀岩、滑板、霹雳舞、自由式小轮车四个新兴奥运项目的全球顶尖高手在这里为巴黎奥运会门票展开争夺。

  在这两座世界大都市的江河两岸,人们感受着奥林匹克竞技之美,奥林匹克也正如一座河流之上的桥梁,将两座城市悄然相连。因为奥林匹克,中法两国再次相遇。

  在举办地黄浦滨江城市公园,巴黎奥运会吉祥物“弗里热”掀起一股“热潮”:选手、观众纷纷和吉祥物人偶合影,纪念品商店各类周边手办抢购一空。商店负责人郭志浩对记者说,作为巴黎奥运会大中华区代理,这是“弗里热”相关奥运特许商品首次在中国地区线下发售。“通过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与巴黎又一次同频共振。”

  “弗里热”的形象源自法国文化符号之一、被誉为“自由之帽”的弗里吉亚帽,传达了奥运精神中的团结与和平理念。在中法体育交流史上,上海与巴黎“同频共振”留下很多故事,共同追逐“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目标,也在携手践行“更团结”的奥林匹克价值理念。

  早在1957年,上海男篮代表中国队受邀参加法国学联在巴黎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国际文化联欢节,取得第五名。随队比赛的上海篮坛名宿陈茂麟曾回忆说,他们带去的“和平鸽”胸章成为大会最受欢迎的礼品,让他印象深刻的还有巴黎人民的友好,“走到哪里,哪里就响起掌声”。

  中法建交后,两座城市在体育领域保持密切联系、友好合作,不断上演“双城对话”。在奥运百年重回巴黎之际,具有首创意义的奥运会资格系列赛来到上海,两座城市共同讲述着奥林匹克在当下的新故事。

  黄浦江畔,赛事现场更是城市新潮运动的秀场,融入音乐、艺术、文化的城市体育节以最贴近民众的方式,让人们沉浸式感受奥运热情;塞纳河边,著名景点将化身竞技场,开幕式计划于河上举行,“奥运更开放”,体育与城市深度融合,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奥运、参与奥运。

  身处其中,很多人也正在成为中法友谊之桥新的搭建者。法国自由式小轮车选手凯文·法布雷格说,来到他乡为故乡举办的奥运会争夺门票,是一种“奇特的体验”。“这是我第一次来上海,这里非常全面地展示了体育运动的魅力,我已经喜欢上这座城市,以后会常来。”

  今年,中法建交60周年与巴黎奥运会相遇,作为中法关系中的重要一年,两国希望将体育作为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中法人文交流新高潮。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徐彬表示,巴黎奥运会资格系列赛的举办,是中法两国友谊的又一见证。

  河水奔涌,历史长河里,中法的每一次相遇都能迸发出巨大能量。奥林匹克是一座桥梁,承载着中法对体育促团结、发展的共同追求,映照着两国人文交流的“双向奔赴”。(完)

  开展港澳合作,离不开港澳人才的智力支撑。向均羚认为“重庆市对港澳人才的吸引力数之不尽”,并对港澳人才引进来、留下来、开展科研、离休生活都提出思考。“我港澳的朋友只要来过重庆的,就不会只来一次。这就是重庆市的吸引力。”向均羚说,“重庆城市现代化做得好,重庆人文明有礼,航空及高铁使港澳往来便利。要吸引顶尖人才到重庆工作,就要让他们愿意举家搬到重庆居住。”她建议重庆建设完善达到国际化标准的高端学校、医院、养老院及游乐园、主题公园、生态旅游等配套,举办国际级竞技活动,“要让来的人才感觉重庆是他的家”。

  广东提出,坚持制造业当家,提质壮大现有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特别提出要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强链工程;上海提出聚焦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未来产业”,向创新产业要动能;2023年,福建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放在首位,全省将组织重点技改项目1000项以上,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家以上、“小巨人”企业100家以上;重庆提出,以制造业为重点,抓好产业升级,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山西则提出,未来五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

  据此,2023年年初,教育部先选择10个左右省份,建立部省协同推进机制,“一省一案”编制落实方案,“一省一策”给予差异化支持,“一省一台账”逐项推动落实,同时,梳理经验、总结规律,形成区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工具箱”并推广应用。

  陈雳认为,当前我国在专精特新企业建设方面有三大优势:一是国内拥有完整、高效成熟的产业链体系,工业化建设良好,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人才优势,近年来国内教育质量提升,培育了大量专业人才,有利于推进企业实现产品“专业化、精细化”;三是“数字化”进程加快,随着国内数字经济建设加快,各行各业生产效率、服务效率都将得到较快提升,有利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建设。

  “师父说过,最好的练习是去教别人,教学,是教授也是学习。”Nima把所有心血都倾注在他创办的拳馆上,“刚开始我们是在沙滩、街边空地教课,后来开始办学校,学生只有不到10个人,一天我只能吃得起一餐,头两年所赚的钱也不过刚刚够支付租金和训练。”几经奔波和努力,现在,学校在香港有200个学生,还有900多个学生通过网上形式跟着他学习。“现在这是香港最大规模的功夫学校,香港也成了我第二个家,我在这里认识我的中国妻子,我们的孩子也在这里出生、长大。”

  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最快、占比提升,有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持续增加。从活跃企业数量看,2022年,河南省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达10740家,同比增加6.6%。2022年,河南省民营企业进出口4077.6亿元,增长11.6%,占同期河南省外贸总值的47.8%,占比较2021年提升3.1个百分点。

林诗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