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第一股”近一个月暴跌逾70%,Keep发生了什么?

来源: 快科技
2024-05-29 19:49:47

转自:金 融界

本文源自:财华网

继昨日暴跌约1/3之后,1月5日,Keep(03650.HK)继续暴跌13.67%,报收7.77港元/股,市值仅剩40.84亿港元。

值得关注的是,Keep于去年7月份登陆港股,前几个月内股价均维持宽幅震荡的态势,近一个月以来,公司股价连续重挫,累计跌幅已超过70%。

Keep头顶“健身第一股”的光环,背后站着高盛、腾讯等大佬。

如果按月活跃用户及用户完成的锻炼次数计算,Keep算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健身平台,而且国内的运动健身市场庞大,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越发重视。

看起来公司前途一片大好,但往往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异常的骨感。随着疫情放开,户外运动的兴起,消费更加趋于理性的大背景之下,巨额解禁、基本面亏损的出现,拖垮投资者预期耐心,Keep也“跑不动”了。

巨量解禁在即,业绩持续亏损

短期的股价重挫,或与公司迎来巨额解禁有关。

2024年1月1日,Keep的首发股东里有26名股东的股份解禁,解禁股数约4.27亿股,占总股本超过80%,有分析师预计,早期投资人或趁着股价下跌套现离场。

比解禁更为严峻的是,Keep的业绩低迷,一直深陷亏损泥潭。

资料显示,2019年至2022年的四年间,Keep的营收从6.63亿元增长至22.12亿元,疫情以来,居家健身成为风尚,公司的用户量节节攀升驱动收入增长。

而相比之下,2019年至2022年的经调整亏损净额却分别为3.66亿元、1.06亿元、8.27亿元和6.67亿元,累计亏损接近20亿元,公司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

2023年上半年,Keep总营收9.85亿元,同比下降2.7%,公司自上市以后,收入居然开始下滑,同期的经调整净亏损2.23亿元。

Keep的上市一度被媒体称为“流血上市”,目前公司盈利仍是难题,此番现象或诱发投资者用脚投票,股价持续创下新低。

健身生意不好做,商业化仍在路上

Keep于2015年2月正式上线,成立之初,Keep定位为纯互联网内容平台,通过输出优质免费的健身课程,吸引了大量的“健身小白”用户。

随着Keep渗透率快速提升,公司走过了早期“圈地”的阶段,然后开始逐步渗透到产业链的上下游,比如上线电商业务,通过流量销售健身设备、配套的运动产品、健康轻食、以及举办虚拟运动赛道等,产品矩阵越发丰富,开启商业化变现。

2023年中报显示,目前公司收入分为三部分,包括自有品牌运动产品、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广告及其他构成,营收占比分别为47.36%、45.59%、7.05%。

Keep试图覆盖用户的整个健身生命周期,形成协同闭环,听起来故事很性感,公司的商业模式是“独一家”,也一度吸引了很多投资大佬的追捧。

不过公司的发展亦有隐忧,商业化变现之路似乎并不顺利。

今年上半年Keep平台的自有品牌运动产品收入4.66亿元,同比下降约9.5%,作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已呈现下滑态势。而且该业务的毛利率也在逐步下滑,截至2023年上半年,这一数据降至约27.9%。

另外一块业务,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2023年上半年营收达4.49亿元,同比增长约10.0%,这背后的增长主要源于Keep开发了一个虚拟赛事项目,用户付费报名参与Keep发布的各种线上体育赛事,达到运动量即可获得Keep设计的实物奖牌。

很多奖牌经过精心设计,Keep还与各大热门IP联名发布奖牌,虽然并非线下的赛事,但仪式感一点不少,此举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参与,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2022全年,Keep热度最高的前五大赛事,付费报名人次接近150万。

有业内人士表示,Keep想把奖牌作为流量入口去吸引新用户,但这群用户不是典型的健身用户,如果管理不善会引发反噬效应,影响自身品牌形象。

Keep在商业化探索的道路上剑走偏锋,也让很多早期用户倍感不适。有人调侃道,“现在打开Keep,会发现社区像小红书,商城像拼多多,只有运动还保留了一点儿Keep最初的影子。”

一系列尝试不仅没有带来盈利,反而让Keep的资产越来越重,旗下新的品牌运动产品,比如自营的运动手环、瑜伽垫、跑步机等运动器材,都需要较高的投入。

此外,一些虚拟赛事的举办,虽然赚足了眼球,但用户获取成本高、留存难,在当下互联网流量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其实并不划算。

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Keep平均月活跃用户约为2954.9万名,同比减少812.9万名,平均月订阅用户约为301.7万名,同比下降约17.68%。

归根结底,Keep的产品缺乏足够的粘性,健身这门生意,或许需要线下的配合,很多人需要教练,以及其他更触手可及的课程,才能真正突破自己,生活更加自律,想要打造健身产业链的闭环恐怕并不太容易。

为了破局,Keep也尝试从线上走向线下。2018年,Keep采用自营门店的方式,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开设线下健身房Keepland,高峰期已接近20家线下门店。

不过,线下健身房的竞争更为激烈。一些传统商业健身房不断爆雷,与此同时,乐刻、超级猩猩等新兴健身房品牌不断涌现,Keep能否突出重围,暂未可知。

结语——

Keep公司目前面临业绩下滑、巨额股票解禁压力以及股价连续下跌的问题。尽管公司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并不断尝试流量变现,但目前似乎仍未能摆脱造血能力不足的困境,股价何时筑底,仍不得而知。

  <strong>中国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国际论道)</strong>

  就实体经济企业而言,在精准洞察消费趋势、深耕市场的同时,提升数字化水平是加速赋能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们对内成立了数字科技中心,联动其他部门共创合作,打造面向未来的数字化原生组织;对外加强合作,广泛引入各类数字化人才,在降本增效、激发内生动力的同时,也更加全面、深入地洞察并响应消费者需求。

  “人类和AI可能处于合作关系,实现更高效的生产力,但是也有可能会出现竞争与对立的情况,未来的发展取决于人类和AI之间的协调。”

  警方表示,他们认为这起枪击事件不是随机的暴力行为,是有针对性的犯罪,除了宣布逮捕嫌疑人外,警方目前没有透露任何其他细节,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央视记者 许弢)

  由简·方达等影坛老将主演的喜剧剧情片《追星奶奶团》(80 for Brady),第二个上映周末票房环比下跌约52%,以约600万美元从上期榜单亚军退居本轮排名第4位。M·奈特·沙马兰执导的悬疑恐怖片《拜访小屋》(Knock at the Cabin),第二个上映周末票房环比下跌约61%,以约550万美元从上期榜单冠军降至本轮排名第5位。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虽然12月血氧仪的需求爆发,市场上产品价格大涨,但一方面由于产品供需关系短时间内即得到改善,产品价格迅速回归正常;另一方面从市场端的需求爆发传导至供应端与厂商,并体现在业绩上,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由此企业2022年的业绩并未出现明显提振,血氧仪企业2023年一季度的业绩表现或会出现改善。

杨心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