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茶香意韵悠长

来源: 羊城派
2024-06-01 18:09:17

  两岸嘉宾共同执壶,将清水注入盛有茉莉花茶的容器,现场顿时清香四溢。别开生面的启动仪式蕴含着两岸文化融合的醇厚与温度,拉开了“情系福建 茗香两岸——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的帷幕。

  在为期一周左右的时间里,两岸百余名文化、旅游、传媒业界人士参访福州、南平、龙岩、泉州等地,以茶为媒开展寻根之旅,共论如何以茶文化为载体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品茗交友 感受亲情

  “福建的茶又好又多。福州有茉莉花茶,南平武夷山有大红袍、正山小种,龙岩漳平有水仙茶,泉州安溪有铁观音。这几天里,我们品尝着不同风味的茶,和福建的茶艺师分享品茗心得和对茶文化的认识,很开心也很有收获。”来自台湾的作曲家蔡介诚是一名茶文化爱好者,他告诉记者,喝茶是一件让人放松、愉悦的事情,两岸的朋友坐在一起品茶,更能互动交心,感受“两岸一家亲”的氛围。

  福建是中国茶文化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2022年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超1500亿元。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等项目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组成部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史料记载,福建茶是台湾乌龙茶的源头。而今,不少台湾茶人来闽创业,为丰富发展中华茶文化注入新动能。“欢迎台湾各界朋友跨越海峡来泡茶!”活动中,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肖长培向台湾嘉宾发出了诚挚邀请。

  加强合作 优势互补

  武夷山是福建重要的产茶区域。在当地的武夷星茶坊,嘉宾们跟随讲解员的介绍,一同了解种茶和制茶的过程。得知武夷山的茶园在种植过程中较多利用空中挂灯、以性诱虫、以虫治虫等可持续发展方式来防控害虫时,不少台湾嘉宾连连称赞,表达对当地生态有机茶园体系建设的认可。同时,他们也向福建的茶企茶农介绍了台湾用有机肥、豆渣等生态种植的方式,共同阐述茶产业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分享茶产业发展经验,寻找机遇加强合作是此次活动两岸嘉宾的共同心声。福建春伦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傅天甫讲述企业发展经历时说,多年前在台湾专家的帮助下,企业研发了茶叶溯源管理系统,让消费者可以了解茶叶的生长环境、生产过程、加工方式等信息,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这正是两岸在茶产业合作方面的一个缩影。

  “两岸茶文化一脉相承而各有特色。”福建农林大学茶叶科技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杨江帆回顾了多年来与台湾茶产业人士的交流经历。他表示,福建的茶产业有历史、规模、品种等优势,而台湾茶产业的主要特色在于营销、 文创、品牌建设等方面。大家应加强合作,共同打造“两岸福茶”品牌。

  “茶是让人心绪平和的饮料,未来以茶为主题的康养产业将大有可为。我们要让两岸的现代茶业更好地‘走出去’,让世界看到中国的茶文化。”台湾茶协会常务副会长邱国雄认为,从茶叶的智慧种植到加工的卫生工厂建设,再到茶文化的研学、体验,茶园的观光和文创产品开发,茶产业覆盖面广、可挖掘性强,需要两岸之间共同合作,一起推动。

  扎根大陆 融合发展

  “嘟嘟嘟……”伴着汽笛声,小火车缓缓向前行驶,缓坡上的茶园、道旁的樱花树、远处的山峦组合式地展现在嘉宾们面前,充满层次感,如同一幅风景画。两岸嘉宾所在的便是富有“大陆阿里山”之称的漳平市永福镇。樱花茶园的主人谢东庆是漳平市永福镇的第一位台农。

  “我祖籍就在福建,所以一直想在这里找一片合适的地方投资茶园。1995年,我来到永福,发现永福的纬度、海拔、气候、土壤等条件与台湾阿里山相似,非常适宜高山乌龙茶生长。”谢东庆说,自己从此在永福扎根,一干就是20多年。如今,他的茶园不只是种茶,还大力发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农业,茶园成为倍受欢迎的打卡地。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旺季时单日游客能达数万人。“等到樱花盛开时,漫山遍野一片粉红,希望到时候大家再来”。

  受到谢东庆的鼓舞,一批又一批台农来此投资创业。统计显示,目前共有600多名台农扎根福建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经营台湾高山茶种植基地48个,种植高山茶面积5万余亩,年产茶5800余吨,实现产值10亿元。

  “在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两岸茶人对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两岸茶文化内涵有了更切身的感受,两岸茶产业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全国台联副会长符之冠表示,希望广大台湾乡亲与大陆同胞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建设两岸同胞和平安宁的幸福家园,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塔纳湖水电站项目位于尼泊尔博克拉地区,是一座储水蓄能型电站。地下厂房配备两台机组,总装机容量146.4兆瓦。2018年10月,中电建十一局与尼地方政府签署塔纳湖水电站第2标段(引水发电系统和工程永久设备)合同。项目于2019年1月开工,预计2026年10月完工。

  “虽然经历了地震,但家人都没事,政府的关怀也让我们过了个温暖的春节。”范有军回忆说,去年春节后孩子们又外出打工,那时候受灾房屋还没有拆除。

  陈秀平告诉记者,她平时在村里参加些公益活动,给邻居打扫卫生,挣了不少积分,也来信用积分年货大集热闹热闹。“兑换了这些东西,没花钱,心里很高兴,明年咱继续参加村里公益活动。”

  剪纸透出的“年味”是艺术的,更是情感的。在伏兆娥的记忆里,小时候过年的时候,一家人聚在一起贴窗花、福字、对联、门神等等,其乐融融,年味儿十足。过去贴的窗花好多都是剪纸做的,再加上剪纸用的纸,也是红色的,代表着我们大家的生活红红火火,我们的文化习俗也这样一直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魏薇

  为了让民众共享信用积分红利,方便各村村民兑换积分,中国银行桓台支行的工作人员现场帮助群众激活“乡村振兴”积分储蓄卡,为没有银行卡的村民现场办理,实现信用积分电子化和镇域内通兑。

暴琪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