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快迈向造船强国

来源: 台海网
2024-06-14 14:29:10

  中国加快迈向造船强国(专家解读)

  日本“交通新闻”网站报道称,中国作为商船的世界级工厂的地位逐渐稳固。报道显示,2022年造船完工量的国际市场份额,中国占47.3%。

  据马来西亚《星报》报道,2023年前8个月,中国船舶工业产量、新订单和持有订单均强劲增长。2023年1—8月,中国造船完工量占全球总量的49%,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总量的53.9%。

  当前,中国船舶制造业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呈现一系列新进展、新变化:首先,高端装备建造取得突破,船海产品全谱系发展。2023年11月,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交付,标志着中国已形成船海产品全谱系总装建造能力。2024年1月,“爱达·魔都号”顺利完成商业首航,中国国产大邮轮逐渐驶向大海。

  其二,市场环境呈现有利变化,船企效益明显改善。2023年,主要船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同时,船价、钢价、汇率等影响企业效益的市场环境均呈现有利变化。2023年,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主营收入利润率达到4.2%,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其三,重点船配产品不断 提升,新能源装备取得新突破。重点船配产品装备实现交付。船用甲醇燃料、氨燃料供给系统获得批量订单;首台船用中速大功率氨燃料发动机点火成功;全球首台套船用甲醇双燃料锅炉获得了型式认可证书和产品证书。

  中国船舶业取得积极进展,得益于多方面因素。首先,近年来中国船舶工业建立了集研发、设计、建造、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有力支撑国际航运、对外贸易、海洋经济发展。自主设计建造的主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重点产业集群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初步形成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造船基地的空间布局,涌现一批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专业化配套企业。

  其次,新船订单结构不断优化,积极适应绿色低碳化转型。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中国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位居全球首位,其中,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和汽车运输船新接订单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79.6%、72.1%、47.8%和82.7%。绿色船舶订单快速增长,零碳船舶订单取得突破,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到57%,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全球最大700箱纯电动力集装箱船、全球最大5400马力纯电拖轮、国内首艘500千瓦氢燃料电池动力船等研制完成并投入使用。

  中国船舶业稳步发展,为世界带来积极影响。一方面,中国船舶业能提供满足国际市场要求的全谱系船舶产品;另一方面,中国船舶业能为国际航运业提供低碳、零碳等多维度的解决方案,包括新造船、修改装船舶、新型船用环保设备及服务等。此外,中国船舶业能为世界海上油气能源及海洋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提供钻采、生产以及运维等一流海工装备。

  未来,中国船舶行业可进一步落实船舶行业发展规划,巩固优势,分类施策。坚持智能绿色和高质量发展方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动中国向造船强国迈进。

  (林子涵 吴 约采访整理)

  诚然,跨界潮中“沾光必火”“沾光必涨”一次又一次得到应验。不容忽视的是,全球光伏需求前景一片大好,但产业链之争暗流涌动,从竞争激烈、老玩家云集的光伏赛道脱颖而出并非易事。目前,光伏制造端全产业链产能过剩的苗头已有显现,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跨界企业的投资风险会骤然放大。

  2002年初春的一个上午,在对三号基址的日常发掘中,考古队员李志鹏清理一处灰坑时,眼前突然闪入了一簇青绿色。他意识到自己挖到了铜器,之前四十余年间,二里头出土过的铜器只有几十件,都来自高等级的贵族墓葬,因此在这簇亮色的底下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遗迹。

  沙雅县是棉花种植大县,每年这个时候,供应、储备春耕各类农资的工作早早就已筹备。在沙雅县古勒巴格镇大欣农机专业合作社,化肥、种子、滴灌带等各类农资整齐堆放,工人们正忙着将运回的滴灌带、种子、肥料、农膜等农资物品进行卸车,为今年春耕生产做好准备。

  <strong>黄光裕不再是国美零售控股股东 持续减持输血后反手“债转股”</strong>

  尽管受秋汛晚播、后期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段希林的粮田2022年仍喜获丰收。其中,3.28亩示范田经省市县联合专家组现场实打实收,小麦亩产839.2公斤、玉米亩产1031.2公斤,刷新了德州市粮食单产纪录。

  弘扬冬奥精神成“主责”

卢怡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