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闽西暴雨灾区:“一个都不会少,一定能参加中考”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
2024-06-20 00:32:45

  中新网福州6月19日电 (叶秋云 曾俊钦)19日8时30分,2024年福建省中考顺利开考。因为一轮强降雨的持续侵袭,福建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和地质灾害,给当地中考带来严峻考验。

  15日至16日,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遭受破历史极值量级的暴雨袭击,该县岩前镇出现灾情,岩前中学考点考试的考生也被迫全部撤离。

  17日一大早,武平县教育局局长钟建晖等第一时间奔赴学校查看灾情,并立即部署中考考点平移工作,将在岩前中学的考点平移至武平二中,参与考试的考生包括岩前中学考生297名、象洞中学考生63名。随即,武平县马上对武平二中考点进行布置,并按考试要求调试通讯、监控、播音等中考必需设备。

  受暴雨袭击,武平县中 赤中学同样出现险情。2名老师和40名学生被困学校,9名回家准备中考物品的学生更是困在家中。因道路塌方,中赤中学家长和学生极为焦急。

  17日上午,中赤中学教师高发文收到上级传来的消息,“一个都不会少,一定能参加中考”。他立即安抚学生,让他们安心备考。

  灾情稳定后,镇、村和学校领导纷纷沟通协调,努力联系校外的9名学生。其中,8名学生在家长和救援队的帮助下,于17日下午抵达中赤中学集合。

  最让人担心的是家住武平县中赤镇育平村的考生林荣浩。17日中午,他从家中步行赶往中赤中学期间因道路塌方迷路了,走了6个多小时后幸好遇到了蓝天救援队,于17日20时左右才抵达中赤中学。

  17日傍晚6时许,部分中断的道路成功抢通。“18日上午,这49名学生整整齐齐在学校(中赤中学)集合,因中巴车无法抵达学校接孩子,而步行2个多小时赶到中赤镇万营村,大家才坐上了县里派来接学生的中巴车。”高发文表示,18日下午4时50分,全部学生抵达武平县城的考点熟悉考场。

  抵达考场的那一刻,高发文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他激动说道:“我感到非常欣慰,没有各级各部门的倾力付出,不可能做到一个都不落下。”

  在武平中山中学就读的下坝乡考生也同样遭遇了考验,邱珍、廖小钰、王茂富三名考生因家中较远,交通和通信中断,返回学校参考遇上了特别大的困难。

  17日16时,邱珍从家中步行出发,翻山越岭,历经3个小时,终于走到下坝乡,学校安排车辆将她接到学校。廖小钰则在家人的帮助下抵达下坝乡,18日10时30分顺利到达中山中学。

  最为艰难的是考生王茂富,居住在最偏远的武平县下坝乡美溪村,道路损坏非常严重。在各方努力下,王茂富于19日凌晨抵达就读的武平中山中学休整准备,如期参加8时30分开考的中考。

  目前,教育、网信、公安、工信、自然资源、卫健、市场监管、保密、通信管理、气象、电力等福建省直单位负责人在福建省教育招生考试指挥中心联合值班、集中办公,共同应对和快速处置可能发生的涉考突发偶发事件;各市、县(区)政府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分管领导及有关单位负责人在当地教育招生考试指挥中心联合值班,全力保障中考安全顺利。

  今年福建全省中考报考人数共计104.5万人,其中,九年级52.3万人、八年级52.2万人。福建省共设置90个考区、622个考点、19781个考场,共抽调考务人员约8万人。(完)

  方案显示,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负责统筹指导人民信访工作,指导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统一领导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的工作,协调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指导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指导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等,作为党中央职能部门。

  纵观全国演出市场,今年以来,音乐节正在各地掀起一股新的热潮。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已经公布详细举办信息的音乐节超过150场,平均每个月都有超过30场音乐节开演。“狂飙突进”之下,音乐节“内卷”令音乐之都同步掀开一轮“抢人”比拼。

  龚贺是家中独子,有一个80多岁的父亲和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以前,他有时间就会开车载着父亲,去养老院看望母亲。龚贺走后,老父亲之后只能依靠在上海的几个亲戚帮忙了。

  7月5日至7日,习近平在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和省长许昆林陪同下,先后来到苏州、南京等地,深入工业园区、企业、历史文化街区、科学实验室等进行调研。

  中午12点16分,上车以后,按照规矩,龚贺应该要拿起话筒告诉孩子们,下一站要从这个地方去吃饭的餐厅,车程大概多久,到了餐厅要怎么做等等。但是那天,他坐上大巴车第一排座椅后,就没再说一句话。

  程光也记得,在解决“资源约束数据流”问题时,他最初有些疑问,因为部分条件是目前技术无法解决的。他提出,能不能把约束条件再放宽一些,多次沟通中,原本相对粗犷的指标体系越来越明晰,双方共同确认了“问题可解”的最新“边界”。在程光看来,这也是一种建立“共同语言”的过程。互动之下,可以说解题是一个共同打磨、共同完善、共同成长的过程。华为“难题揭榜”突破了传统校企合作模式中单向的“企业是出题人、高校是答题人”的模式,变成校企“共同答题”。

骆秀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