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通关再提速!首票粤港“一单两报” 货物顺利抵港

来源: 好奇心日报
2024-06-21 02:41:36

  12月27日,总台记者从港珠澳大桥海关获悉,首票粤港“一单两报” 货物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顺利抵港。

  27日下午,珠海一水产进出口有限公司在广东“单一窗口”系统提交了预配舱单申报信息,半小时后便可收到“内地舱单审核回执”和“香港ROCARS审核回执”,这意味着内地海关舱单系统及香港道路货物资料系统都已成功接收并校验通过申报信息,这是他们公司首票实单试运行使用粤港公路舱单“一单两报”。

  当日,以“一单 两报”方式申报的水产货物抵达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经“一站式”卡口快速验放后顺利抵达香港。今后企业通过 “一单两报”服务功能即可实现跨境舱单信息在粤港两地的“一次录入,两地使用”,大幅减少了申报数据的重复录入,粤港口岸通关将更加便利。

  据介绍,粤港“一单两报”是一项粤港通关便利新举措,属于智慧海关建设业务应用场景之一。在海关总署(国家口岸办)指导下,海关总署广东分署会同广东省商务厅(省口岸办)组织协调深圳、拱北海关与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香港海关共同推动实施。该服务功能依托广东“单一窗口”系统,通过电子化、信息化手段为内地和香港企业公路口岸货物通关提供“一单两报”服务,境内舱单传输人仅需一次申报录入,在内地预配舱单电子传输时,可同步转译生成香港进口货物运输资料并推送至香港道路货物资料系统,经境外企业确认后即可完成申报操作。预计香港企业在港录入数据必填项由9项减少为0项。

  拱北海关所属港珠澳大桥海关副关长刘彦君表示,粤港“一单两报”服务功能推进了粤港两地企业舱单录入数据的共享互用,缩减了内地和香港企业间的沟通耗时和文件传输量,减少了企业重复录入,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有效提升了港珠澳大桥口岸的货物通关能力,助力港珠澳大桥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同时,西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将督促运输企业严格落实营运车辆管理规定,对所有投入春运的运输车辆和设施设备全面开展检查维护,坚决杜绝运输车辆和设施带“病”运行;通过“人防+技防”执法手段,加大客运枢纽等全市“18”处重点区域的执法力量投入,依法从严查处春运期间非法营运、客车违规异地经营、违规涨价、货车违法载客及超限超载等违法违规行为。

  银行账户方面,银行账户数量小幅增长。截至三季度末,全国共开立银行账户140.93亿户,环比增长0.85%。单位银行账户数量保持增长。截至三季度末,全国共开立单位银行账户9066.43万户,环比增长2.59%。其中,基本存款账户6396.01万户,一般存款账户2184.40 万户,专用存款账户466.49万户,临时存款账户19.54万户,分别占单位银行账户总量的 70.55%、24.09%、5.15%和0.22%。个人银行账户数量小幅增长。截至三季度末,全国共开立个人银行账户140.02亿户,环比增长0.84%。

  记者注意到,在网络平台,不规范销售涉疫物资,打“擦边球”倒卖涉疫物资乃至违法销售的行为屡见不鲜。

  刘光慧解释,人类与病毒是协同进化关系。其中,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ndogenous Retrovirus, ERV)是数百万年前远古逆转录病毒入侵整合到人类基因组的遗迹——“古病毒化石”。在漫长的岁月里,大量ERV的遗传信息被人类细胞俘获,并经过突变、缺失等变异成为人类基因组中的“暗物质”潜伏下来,占据了人类基因组序列的8%左右,成为重要的基因记忆。

  作为“乙类乙管”后迎来的第一个春节,“回家过年”成为很多人这个春节最大的心愿,返乡火车票也再遇“一票难求”现象。

  工业机器人是新兴技术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同时也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制造环节应用的前提和基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技术进步和业态创新加速,但无论多先进的理念、概念、技术,要最终满足需求都必须经过制造过程的转化。工业机器人在应对复杂环境、稳定精细操作、不间断工作和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等方面相较人类劳动者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是先进制造、智能制造不可缺少的生产设备,是造成国家间、区域间、企业间制造水平和成本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制造业网联化、智能化、柔性化都必须依托工业机器人得以实现。2017年,吉利在西安的超级智能黑灯工厂投产,近700台工业机器人确保整车零部件误差控制在0.5毫米之内,实现3大平台、6款车型的共线生产,智能化生产平台和物料保障系统可以在1分钟内实现车产线的车型切换。如果没有智能网联工业机器人的使用,这种精细化和柔性化程度是难以实现的。在工业机器人的支持下,吉利还开发了一车一档数据采集跟踪系统,一年内产生5600TB制造数据,形成工业互联网的数据基础,支撑产品进一步改良以及新产品研发、管理改进和价值链数字化重构。2022年7月南京投产的西门子全球首座原生数字化工厂,在智能网联工业机器人赋能下,新工厂比传统工厂效率提升20%、柔性生产能力提升30%、产品上市时间缩短近20%、空间利用率提升40%、物料流转效率提升50%,更重要的是将制造业数字孪生从理念向现实迈进了一大步。

黄仲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