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骆晓戈:女书文化如何从“闺房”走向世界?

来源: 山西新闻网
2024-06-04 19:18:18

  中新社长沙1月26日电 题:女书文化如何从“闺房”走向世界?

  ——专访湖南工商大学教授骆晓戈

  中新社记者 唐小晴

  作为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现存性别文字,起源于湖南永州市江永县的女书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以来,广受海内外学者关注。近年来,随着保护、传承力度加大,女书逐渐从闺房、妇女之间传递信息的专有文字走向世界,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独特符号。

  女书是怎样被发现的?其保护和传承情况如何?它是如何从“闺房”走向世界的?近日,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湖南工商大学教授骆晓戈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女书是如何被发现的?

  骆晓戈:女书是20世纪80年代被外界发现的世界唯一现存的女性文字,仅在湖南江永县及其近邻一带的瑶族妇女中流传。女书字体呈长菱形,笔画纤细均匀,似蚊似蚁,采用当地方言土语吟诵或咏唱,约有500至700个原创字符,靠母传女、老传少传承,又被称为“女字”。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兴起“文化寻根”热潮,武汉大学教授宫哲兵在江永寻找瑶族起源时,意外发现在当地妇女中流传的女书。1983年,宫哲兵在《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第一篇女书学术论文《关于一种特殊文字的调查报告》,由此逐渐揭开女书的神秘面纱。

  作为江永县独特的地域文化,女书的产生和传承与“坐歌堂”“女子斗牛节”等当地女性独特的社会生活习俗相伴相生。据文献记载,历史上江永及周边地区妇女尤其年轻姑娘之间,盛行结交“老同”(指年龄相仿的女性结交姐妹的行为;也可指同龄姐妹)。结拜姐妹一起纺纱刺绣,唱读女书,倾诉心事,平日里用女书写信,有喜事互贺互庆,有忧愁互劝互慰,形成一个个“女人世界”。

  中新社记者:女书目前的保护和传承情况如何?

  骆晓戈:据当地老人回忆,清末至民国时期,江永妇女非常盛行写女书。新中国成立后,越来越多的妇女、女童进入扫盲班、学校学习,女书风俗逐渐消退。再加上当地“人死书焚”的习俗,大量女书自传文本随老人去世焚烧,让女书传人和文献资料濒临失传。

  为保护、传承女书,江永县委、县政府从2002年起系统开展女书文化遗产保护抢救工作,全面搜集、整理和记录女书文化资料信息。

  江永县上江圩镇浦尾村是女书流传的核心村,建在这里的女书生态博物馆,将女书的传承与当地的自然风貌、建筑物、生产生活用品和所在地妇女的日常文化生活方式集中在一起,馆内设有女书学堂,每逢周末,女书学堂便聘请女书传承人为当地妇女免费教授女书文化。

  江永县还建立了女书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和女书传承人保护机制,成立了女书文化研究管理中心,为有序开展女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活动,提供物质依托和组织保障;并通过推动女书习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组织编写女书简易教材,举办女书培训班等方式,让更多人近距离接触、了解女书。

  目前,江永县已完成上江圩女书文旅小镇、勾蓝瑶寨生态博物馆、花山庙等女书传承项目建设,恢复了读纸读扇、花山庙会、斗牛节、结拜姐妹、坐歌堂等女书习俗,逐步实现从单一女书保护向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转变。

  同时,随着中国对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女书这一文化遗产越来越受教育界、知识界、学术界关注。不少学者还将女书研究带进高校校园,使女书文化得以在青年学子中传播。

  中新社记者:女书具有哪些文化价值?它是如何从“闺房”走向世界的?

  骆晓戈:女书公布于世后,引起海内外关注。许多专家学者因其创造的奇妙和使用的独特,将它称为“深闺中的字谜”。美国语言学家哈里·诺曼更赞叹女书是世界上“一个惊人的发现”。

  后来,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外研究机构及清华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学者,陆续到江永各村调研。虽然学者们的研究角度不同、某些观点分歧较大,但对女书在语言文字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文学等学科的研究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数十年来不断有相关论文面世。

  以女书为素材的文艺作品和文创产品不断涌现,让女书研究在欧美等地更加流行。根据美籍华裔女作家邝丽莎(Lisa See)长篇小说《雪花与秘密的扇子》改编成的电影《雪花秘扇》,是首部反映女书故事的电影,女书书写的纸扇是全剧核心。作曲家、指挥家谭盾创作的《13部微电影的交响诗:女书》描绘了中国女性的坚韧之美,先后在34个国家和地区奏响。女书纪录片《密语者》入选第95届奥斯卡纪录长片短名单。“女书元素”的服饰、包袋、珠宝也开始出现在各大国际秀场,受到关注。

  随着女书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海外不断提升,江永女书参与国际国内文化展览已达120多场次,亮相日内瓦联合国总部的联合国中文日活动,并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贵宾。

  同时,女书传人和女书爱好者也利用社交媒体传播女书文化,通过吟诵、书写等方式向网民展示女书魅力。女书传人还在江永、永州、长沙等地开设传习所,参加各类非遗文化展示展演活动,自费出版女书作品专著,让女书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中新社记者:海外学者和受众如何通过女书更加深入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

  骆晓戈:女书传承保护和研究是湖湘地域文化和妇女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也为世界妇女运动与妇女写作提供宝贵的中国经验。

  透过女书作品可以看到,女书写作者、传承使用者虽都是农家女,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束缚,却也是个性张扬的“君子女”,通过女书写作抨击封建礼教,对表达自我和姐妹情感交流都有强烈诉求。女书,这种极具勇气和突破性的书写,颠覆了中国古代女性柔顺卑微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妇女杰出的文化创造力。

  女书是一部解读传统农耕文明下中国妇女史的生动案例集。海外学者和受众通过女书能了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江永属于汉族与瑶族杂居地,既受男尊女卑的汉族礼教影响,又有瑶族的母系遗风。两种文化和风俗的不同,激活当地妇女以写作女书表达对当时社会的质疑和抗争。

  研究女书中蕴含的中国民间文学价值,也有助于海外学者和受众挖掘中国妇女创造并传承文化的正能量,更清晰地了解女书与妇女发展、文化创造与经济基础的密切关系,从而更加深入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完)

  受访者简介:

  骆晓戈,女性学学者,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湖南工商大学教授、湖南女子学院特聘教授。2000年起,骆晓戈开始从事女书研究,相继出版了《女书与楚地妇女》《潇水流域的江永女书》《性别的追问》等学术著作,编著了《解读女书》,从多维度、多视角探索女书的文化本源,揭示女书的社会意涵。

  “星云大师将汉传佛教推向五大洲,传承了中国汉传佛教的对外交往优良传统。他不仅让世界认识了中国佛教、中国文化、中国建筑、中国美学、中国思维、中国精神,也传播了中国佛教与中国人的谦卑、和平、包容、慈悲,更令海外华侨华人、新移民、留学生找到化解乡愁的去处。”本性法师认为,这也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实践,为汉传佛教继续走向世界积累了难得的经验。

  携程数据显示,1月20日至2月5日,宁夏游客出境机票的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98%,机票出境热门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泰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中国香港、新加坡。

  此外,2018年12月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丽水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四方联建,成立中国乡村春晚研究院。

  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三连园丁种植养殖农家乐里欢声笑语,一对来自墨玉县阔依其乡的新人在这里举办婚礼。

  记者了解到,在港航数字绿色赋能升级工程推进方面,该市将推进绿色低碳港航发展,聚焦基础设施提升、运输装备提升等领域,提升港区新能源集卡车比例,打造梅山低碳港区等标志性项目。

  “‘村晚’在丽水已走过43年,见证了中国农村生活的变化。作为其最早实践者,丽水一直与全国15个联盟组委城市携手共进,坚持将‘村晚为民、乡村主体、村民主角、全民参与、全民创新’作为发展的源动力,让‘村晚’成为中国乡村最灿烂的舞台。”近日,丽水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负责人受访时说。

谢奕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