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北京60个重点商圈入账65.7亿元

来源: 猫眼电影
2024-06-12 04:10:56

  主题活动赋能商圈消费

  端午前夕,昌平区的西北旺万象汇开门迎客,200余家特色品牌集中亮相,滑板公园、沐风广场两大主题空间打造城市消费新地标,假期销售额超1800万元,客流量超200万人次。超极合生汇“华裳走秀”“漫聆徵羽国乐快闪节”带来别样体验,假期销售额超3500万元。

  东城区隆福寺商圈“多巴胺新中式艺术市集”引领潮流,来福士广场“粽意游园”观宋雅集、诗词创造、非遗点茶活动添彩假日生活。

  朝阳区THE BOX朝外“萌芽国际艺术家作品展”、合生汇“数字剧本游”“深夜音乐会”、东坝万达广场“金属摇滚夜”“露天电影”邂逅端午假日惊喜。

  端午假期,环球影城商圈、太阳宫商圈、王府井商圈客流量同比分别增长34.4%、24.9%、18.8%;五棵松商圈、望京商圈、地安门外商圈消费金额同比分别增长63.4%、50.6%、40.7%。

  绿色消费、线上消费 潜力释放

  自今年5月31日鼓励绿色智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北京重点支持家电“换智”家装“焕新”26类商品,其中端午假期实现销售额约6000万元、换新绿色智能家电家居商品超1.7万台。苏宁易购提供最高5000元单人补贴,假期销售额同比增长1.5倍。小米支持多品类旧机回收,居然之家家具家电焕新升级,工行、银联同步推出“以旧换新”金融服务激活消费。西城区启动“汽车嘉年华节能焕新季”主题活动,朝阳区联动懂车帝发放2000万汽车消费券,鼓励新能源汽车换代升级,购车补贴、分期福利加速汽车消费潜力释放。

  “2024北京直播电商购物节”联动知名电商平台及特色电商基地、重点商圈及品牌企业推出直播促销、线下市集、达人探店等活动,赋能假日消费。快手10亿补贴全力加码,京东“PLUS DAY”“超级国货日”畅享美好假期。小仙炖年中盛典焕活健康,华熙生物年度新品全面升级,同仁堂知嘛健康“618生活新鲜式”邀请多领域专家直播传递健康生活理念。

  端午假期,重点监测的电商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9.9%。

  餐饮消费、夜间消费人气旺

  端午假期,北京商超门店、社区菜店及生鲜电商增加备货丰富供给。物美超市携手恭王府博物馆推出“粽有福”端午礼盒寓意美好祝福。老字号特色餐饮备受青睐,稻香村网红“零号店”推出现烤五毒饼、粽宝糕点,端午假期直营店客流量达15万人次,吴裕泰“茶粽”巧妙融合清香茶味与软糯粽子,全聚德“烤鸭风味粽”、峨嵋酒家“宫保鸡丁粽”、鸿宾楼“荔枝香粽”创新经典口味呈现方式,烤肉季“粽香煨牛肉”、砂锅居“咸蛋黄焗香粽”、曲园酒楼“腊肉粽”丰富假日餐桌。

  端午假期,重点监测的紫光园、曲园酒楼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6.5%、13.1%。

  中粮·祥云小镇“深夜食街”联动30余家品质餐饮延时闭店,新世界百货携手优酷视频打造露天影院,嘉里中心“无夜嘉市”、通州万达广场“脱口秀开放麦”开启沉浸式夜间消费体验。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亲子部落光影夜游乐园”虫鸣鸟叫光影交错,感受大自然奇妙魅力。雁栖湖夜航尽享湖光山色,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夜游大环线”完美融合国际风情与古都京韵,八达岭夜长城歌舞、杂技、音乐剧打造视听盛宴。

  银联商务数据显示,夜间服务消费人次同比增长17.1%。

  商文旅体融合吸引外来消费

继往开来

  一位来自中部地区的学员对此感触尤深:从当年忧虑“我们能造什么?”,到如今建造自己的高铁、大飞机、航母、空间站,成为拥有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第一大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百年回眸,百感交集,更加深刻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求索之路的艰辛与伟大。

  产地仓储冷链保鲜设施最大程度保持了豌豆尖的鲜度,而在过去,由于品质不高又很难保鲜,龙里传统土特产豌豆尖很难卖上一个好价钱。

  美式民主是建立在资本基础上的“富人游戏”,金钱是美国政治的“硬通货”。美国历史学家查尔斯·比尔德曾隐晦地表示,美国宪法其实是一部“经济文献”。事实上,美式民主仅代表并服务于少数资本家的利益。金钱政治贯穿美国选举、立法、施政的所有环节,经济地位的不平等转化为政治地位的不平等,在无形中压迫并限制着公民的参政权利。在金钱政治的推动下,美国选举经费屡创新高。2020年美国大选作为“史上最烧钱的大选”,耗费高达140亿美元。据统计,91%的美国国会选举都是由获得最多资金支持的候选人赢得。他们成功当选后,往往为其背后的金主服务,化身为既得利益的代言人。美国知名学者诺姆·乔姆斯基直言,美国人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与他们的财富水平之间呈正相关性。

基建、减贫、旅游、遗产保护……

  在经济回升、政策支持等共同作用下,1月份信贷供需两旺,当月新增贷款总量创下历史新高。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从供给角度看,商业银行有信贷“早投放、早收益”的传统,加之监管层强调“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驱动银行在年初对信贷应投尽投。从需求角度看,一方面,去年底以来国内经济活动较快修复,市场信心回暖,带动实体经济贷款需求改善;另一方面,为巩固经济回稳势头,年初稳增长政策继续发力,基建、制造业投资等保持较快增长,支撑配套融资需求,同时,“第一支箭”支持下银行对房企贷款支持力度明显提升。

张哲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