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放流珍稀特有鱼类 50多万尾鱼“安家”长江

来源: 雷科技
2024-06-17 17:36:33

  中新网重庆6月17日电 (梁钦卿)为恢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资源,50余万尾鱼17日在重庆市江津区米邦沱码头被放归长江,此次增殖放流的鱼类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胭脂鱼、岩原鲤,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厚颌鲂以及名优鱼类中华倒刺鲃4种。

  当天,由重庆市林业局、江津区人民政府主办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2024年增殖放流活动”在江津区米邦沱码头举行。

  本次增殖放流采用切鳍标记、体外标志、内藏可视标志、化学标志等标记方法,按照珍稀、特有种5%,名优种1%的标记率对放流的1.7万余尾苗种进行标记。此外,活动邀请了5位专家对苗种标记、抽样、测量、称重、装车、放流等整个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和验收。

  西南大学渔业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姚维志表示,在长江十年禁渔的背景下,恢复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十分重要,增殖放流工作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当前,增殖放流的主要目标就是恢复种群,对长江里衰退比较明显的物种进行补充。

  他还介绍,现在放流的种类和数量也更加科学合理。重庆每年都要根据上一个年度水生生物资源的监测情况,来制定下一年的增殖放流规划。“我们现阶段能够放哪些鱼类,每种鱼放多少数量,都是在调查的基础上科学确定的,而且这个规划每年都要进行修订。”

  据了解,自2020年以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段共开展增殖放流活动30余次,放流鱼类14种共1000余万尾,其中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等珍稀特有鱼类400余万尾,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重庆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王维表示,本次放流有助于珍稀特有鱼类种群数量的恢复、群落结构的改善以及水生生态的修复,同时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的生态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完)

  各地消费活力“兔”飞猛进

  为支撑新能源快速发展和高比例接入电网,内蒙古近年来大力推进储能多种技术路线合力发展。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内蒙古将选择用电负荷集中、新能源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依托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模式,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和商业化应用,并结合负荷灵活调节能力,合理优化新型储能建设规模。

  众多市民不禁感叹,“年味十足!”已在重庆定居的张舒文两年多没回沈阳过年,今年春节她返乡探亲,大年初二专门还约上亲友来到老北市皇寺庙会,家乡年味让她倍感幸福,“咱沈阳的庙会既传统又有创新,上午没到10点到这儿的,那会儿已经满满都是人,热闹极了。”

  去年12月,马斯克在他的推特空间表示,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汽车方面击败了竞争对手,因为“汽车可以升级为自动驾驶”。他补充说,“这是其他汽车公司无法做到的。”

  孟菲斯市拥有62.8万人口,近2/3的居民都是非洲裔人士,而5名涉事警察都是非洲裔的事实更加重了人们的痛苦。有活动人士表示,当发现施暴者都是非洲裔时感到难以置信。英国广播公司称,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阿尔·夏普顿表示,“由于涉事警察也是非洲裔,这起案件令人尤为痛心。为了让非裔人士加入警察队伍,我们一直在不懈抗争。但他们做出的事却如此惨绝人寰,任何语言都不足以表达我的惊愕。”他认为,如果受害者是白人,结果可能大不相同。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内蒙古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为现代能源发展插上科技翅膀:延伸能源产业链条,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不断推进“双碳”工作落实,推动由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切实担起保障能源安全责任,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

刘均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