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福文化论坛在福州举行 推进“福文化”传承及发展

来源: 三九养生堂
2024-06-02 03:28:48

  中新网福州11月21日电 (叶秋云 叶军彪)21日,第二届福文化论坛在福建江夏学院举办,“福文化”专家学者、理论工作者及社会各界学者约90余人线下、线上参与本次论坛。

  “福”,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文化的基因。“福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专家、学者深入发掘、研究,推进其传承和发展。

  较之上一届论坛,本届论坛共收征文85篇,入选58篇。论文选题涉及广泛而全面,不论是“福文化”的“源流与考辨”,或是“实践与探索”,还是“应用与传播”,凡“福文化”的品牌打造、当代价值、两岸融合、海外传播及数字化、产业化等,均有涉猎。

  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阮诗玮在讲话中指出,“福”是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最精炼的概括,千百年来,伴随中国历史文明的变迁与发展,它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成为中华民族深沉的文化基因和恒久的精神追求。

  他要求,继续办好“福文化论坛”“海坛论坛·两岸书院论坛”等活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两岸文化认同、民心 相通,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主旨演讲环节,特邀著名文化学者、世界中华传统文化(新加坡)交流会执行会长殷伟和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谢清果先后作线上视频演讲。

  谢清果认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福文化”,是洋溢着中国精神的重要载体。要在中国精神引领下,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方式推进“福文化”建设。

  分组研讨及小结环节,专家、学者围绕“福文化”的“源流和内涵”“价值和传播”,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民俗事象到“福文化”理论构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对“福文化”的转化和运用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据悉,本届论坛由福建省社科联主办,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福建江夏学院、福建社科院承办,福建省海峡传统文化研究院、福建江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省海峡文化研究中心协办。(完)

  要做好一些防护物资的准备,比如准备一些口罩、手消的防护用品以及干湿消毒纸巾等,还有一些抗原检测试剂、常规药物。

  “不久后这些水果就会销往全国各地,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广西东协通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阳海燕说。

  8日上午8时30分,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飞来的HU7970次航班飞抵大连国际机场,大连周水子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为机上216名旅客办理了入境通关手续。

  若要观察夜色中的杭州烟火气,武林夜市不得不提。霓虹灯影、叫卖声声、车水马龙……这条不到一公里长的巷子容纳着175个摊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摊主在这里售卖艺术品、玩具、首饰、服装、手机配件等各类商品。

  孙松涛(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副主任):这个案子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政治监督就是要着力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坚决防范、纠正、查处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自觉、不坚决的问题,决不允许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寻美·中国”主题活动是由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服务团网络人士分团发起组织,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特别是网络人士为主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凝聚新力量·筑梦新时代”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活动于2021年4月在京启动,曾获评“中国百项精品网络正能量专题活动”。2022年5月,召开2021年主题活动表彰暨2022年“‘寻美·中国’再出发”启动大会,号召全国广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网络人士继续以正能量、主旋律奏响中国网络空间“好声音”,推动全网形成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2022年活动主要包括“新心筑梦·闪耀十年”主题征文、“寻美中国·发现身边的美”视频随手拍、“红心向党”主题书画摄影展览、“砥砺奋进绽新声”音频作品展演等系列线上线下活动。近一年来,“寻美·中国”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百余个城市,通过新浪微博、抖音、快手、喜马拉雅、美图等网络平台开设地方“寻美”账号和话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截至2022年12月底,“寻美·中国”活动相关阅读浏览量超190亿次。

张哲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