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耀宗:探讨香港与内地政策进一步衔接,加大两地融合

来源: 天眼新闻
2024-05-31 05:45:46

  中新网广州12月2日电 (记者 蔡敏婕)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2日在广州开幕。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谭耀宗在当天举行的平行论坛上表示,香港未来会不断研究探讨政策的衔接,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此同时,应发挥香港国际化特点,协助粤港澳大湾区成为行业规则的引领者。

  谭耀宗指出,在粤港澳政府共同努力下,香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在各方面制度的互联互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比如,广东出台《“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受到了香港社会的高度关注,数字湾区建设,实现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为三地居民工作、生活以及商业发展带来便利;而在法律方面,《内地民商事判决(相互强制执行)条例》已经在香港特区立法会通过,并将于明年1月正式实施,这不仅给两地居民带来保障,在港的外国商界也将可受惠于两地建立的司法互助机制,获得更多保障;在民生方面,广东出台以及落实了多项给予香港居民同等待遇的政策。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加速大湾区一体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让香港居民分享大湾区发展的红利,推动人心回归。”谭耀宗说。

  在未来的发展中,谭耀宗表示需要在香港与内地制度衔接中作更多创新的探讨,进一步加大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融合,发挥香港的优势。

  谭耀宗表示,香港在医疗、知识产权等方面与国际接轨,香港将会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一起共同协商和研究如何将两地行业规则进行对接,从而走向世界。

  “据我所知,现时香港与内地医疗系统已经开始‘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的合作,该份标准由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牵头制定,未来有助于大湾区医疗标准与国际衔接。”谭耀宗说,希望香港能帮助更多行业探索如何对接规则,让大湾区的标准能走向世界。

  谭耀宗还认为应该发挥好香港联通国际的作用,向世界说好中国故事。“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西方社会对于中国的发展却不甚了解。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在联通世界方面有着优越的基础和条件,可以用西方社会易理解的语言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发展理念。”他说。

  对此,谭耀宗认为,香港可以推出更多便利游客到大湾区旅游的措施,如加快推进“一程多站”式旅游模式实施,增加湾区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

  近年来,在复杂多变的环境影响下,香港的金融市场亦受到影响。谭耀宗认为,未来香港可以发挥和强化自身连接内地、联通亚太地区等传统优势,以及税率、货币自由兑换等制度优势,持续发挥金融“超级联系人”作用。与此同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才,让更多企业体会与分享到“一国两制”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红利。

  青年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生力军。谭耀宗也提及青年工作,他认为香港社会会加倍重视青少年问 题,“因为青年发展得好,香港就会发展得好,国家就会发展得好”。(完)

  “该研究重要的技术突破之一是低成本制备胞内重组酶,团队改造了重组酶表达菌株,使用廉价无机氮源和葡萄糖培养基,以超高密度进行微生物培养,将关键重组酶生产成本降低到接近最低理论值,实现每公斤重组酶(干重)生产成本仅250元,相对于实验室摇瓶发酵和常规酶纯化技术,降低酶成本100万倍左右;突破之二是在利用现有低成本纤维素酶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去除β-葡萄糖苷酶后即可高效、稳定可控地水解纤维素,其成本相较昂贵的纯化纤维素酶降低近100万倍。”张以恒说。

  史毅指出,尽管政府对生育水平高低的判断是出台政策与否的重要依据,但最终是否出台相应政策不是必然的。各国生育支持政策的转变往往滞后于对生育水平态度的转变,这种滞后性也让很多国家错失了提前阻止生育水平持续下降的良机。

  1月6日,凌晨4点,气温达到零下8摄氏度,45岁的清洁工张卫民师傅像平时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建立完善推进绿色发展的目标评价考核制度,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摒弃“唯GDP论英雄”的发展观、政绩观,将资源环境相关指标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科学构建反映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情况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和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制修订《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等党内法规,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严格实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尽职免责、失职追责。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实行终身追究。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推动解决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19日电 综合报道,新西兰总理阿德恩19日宣布将于2月辞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随后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赞阿德恩是新西兰的坚定拥护者,也是自己的好朋友。他还发文期待与新西兰下任总理合作。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中国将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脆弱以及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包括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截至目前,中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编制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巩固了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为依托的“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格局。

牛静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