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琪嘉: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

来源: 浙江日报
2024-06-21 23:31:11

  中新网北京6月20日电 题:魏琪嘉:中国新能源产业发 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

  中新财经记者 阮煜琳

  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举办的“能源中国——统筹转型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下的产业动能焕新”主题活动20日在北京举行,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琪嘉在活动上表示,从现实发展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

  魏琪嘉说,能源是现代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现实发展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

  我国新能源电力装机高速增长,绿色低碳电力总量超全国一半,增量贡献超九成。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4年3月底,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6亿千瓦、同比增长55.0%,风电装机容量约4.6亿千瓦、同比增长21.5%;全国绿色低碳电力总占比达53.3%,大于火电46.7%装机占比。2024年1—3月太阳能发电、风电和水电等绿色低碳电力装机增量占比达90.8%。

  “从市场需求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强大需求支撑。”魏琪嘉说,一方面,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太阳能发电和风电装机需求,均为目前装机规模的4—5倍。从替代当前传统燃油汽车一半比例计算,新能源汽车也有近1.5-1.6亿辆增量空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未来增量空间十分巨大。另一方面,全球对绿色发展需求潜力巨大,也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

  魏琪嘉表示,从综合效益看,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新能源产业具有强大的带动能力。新能源产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其产业链较长,涉及产业较多。发展新能源产业,不仅可以促进本行业的发展,而且对产业链上其他产业也可以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这种显著的技术扩散和经济乘数效应使新能源产业有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增长点。”魏琪嘉说,同时,大部分新能源具有清洁能源的属性,发展新能源产业可逐步降低经济增长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化水平,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压力,减少经济增长的能源成本和环境成本。

  “实现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需要不断克服诸多难题和挑战的长期过程。”魏琪嘉说,发展新能源并不意味着立即淘汰所有的传统能源。

  魏琪嘉强调,在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着眼当下与长远,兼顾能源安全可靠供应与绿色低碳转型,保持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动态替代与安全平衡关系,加快建立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多元供应体系,协同推进煤、油等传统能源的清洁化利用以及新能源的有效开发工作,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持续提升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

  魏琪嘉认为,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键环节,必然要求经济社会各相关领域的发展契合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同时也不能脱离实际,必须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客观条件,科学有序推进,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具体实际、满足我国发展需要的特色道路。(完)

  “初试考完后,我收拾东西时看到了这些草稿纸,然后顺手拍了下来发到网上。整个客厅约40平方米,铺了半个小时才铺完。”刘旭告诉记者,她专科所学专业是英语教育,后来自考本科学习英语,2012年本科毕业,“我先工作了六年,辞职后又做了两年生意。后来想提升学历,考自己喜欢的心理学,选择了四川师范大学应用心理专业。”

  康勇认为,2023年是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各项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中国经济增长有六大有利因素。“如果明年中国能实现5%以上的增长,则可以带动中国经济逐步回归一个合理的增长区间,推动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这既是当下稳增长的迫切要求,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长期发展目标的关键。”

  (作者 杨立新)

  郑建邦指出,本次书画联展活动得到两岸同胞的广泛响应和积极参与,为两岸同胞享受中华文化的丰富魅力,品味文化里的乡音乡味、乡愁乡情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条件。希望两岸同胞继续探索包括书画联展、写春联等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力度,共同在捍卫、创新、弘扬、传播中华文化的历史进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用运动打开一扇生活的窗

  当日,东航西北分公司空乘人员化身唐代仕女,欢迎C919大飞机抵达西安。这架编号为B-919A的全球首架C919飞机,除了东航的标准化涂装之外,机身前部还印有“全球首架”的“中国印”标识和对应的英文。

林信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