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设施农业要食物(现场评论)

来源: 砍柴网
2024-05-30 18:37:47

  向设施农业要食物(现场评论)

  ——树立并践行大食物观④

  种田不下地,施肥不费力。温室内的传感器,能“感知”空气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变化;水肥一体化设施管道曲折连绵,可根据作物生长阶段精准作业……在福建福州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雪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内的场景令人眼前一亮。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了先进农业设施,瓜果粮蔬“吃得香”“长得旺”。

  有效突破资源环境制约,就要延展农业生产的时间与空间。走进福清市绿丰农业蔬菜基地,只见温室大棚有序分布,丘陵资源被充分利用。基地负责人介绍,发展设施农业,能种原来不能种的作物,还能错峰或反季节种植,最大限度利用了气候资源。近年来,福建累计建设设施农业240多万亩,扶持建设标准钢架温室大棚近40万亩。安排专项资金,鼓励各地探索在荒地和盐碱地等非耕地上建设设施大棚,发展无土栽培,可以有效突破资源环境制约。向设施农业要食物,把良田搬进工厂、大棚,进一步提高单位产出效率,有助于让“米袋子”“菜篮子”更充实。

  发展设施农业,提高产品品质,必须依靠科技。如今,福建设施农业装备正加速向智能化、自动化升级。观察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内的果蔬作物,其生长用的光来自智能LED植物生长灯,其“土壤”是自主研发的营养液。得益于科研院所与企业的联合攻关,植物栽培、装备、环境控制和智能管理等多学科交叉技术研发取得进展,解决了蔬菜自动化采收难等问题,实现了植物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和无人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装备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方式,为动植物生长提供相对可控制的环境条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然依赖进行高效生产,进一步提升质量效益。

  设施农业有利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当前,我国设施农业在设施装备、技术研发、资金投入、规模化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同时面临着绿色转型任务。进一步做大做强设施农业,仍需在保护生态和节约资源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向非耕地要面积、向立体要空间,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生产绿色循环,不断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在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一块“我们种植未来”的巨幅展板,映照着发展设施农业的信心。设施农业有潜力,科技创新增动力。建设科技装备强、竞争能力强的设施农业,必将促进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安全高效,助力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作者为本报福建分社 记者)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30日 05 版)

  在北京时间1日1点03分的CNN新闻画面里,位于香港的CNN记者鲁可蒂(Kristie Lu Stout,下图身着红衣者)与正在台北市101大厦附近的CNN记者威尔(Will Ripley)连线,向后者询问“泰国当地的跨年情况”。

  中国方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老孙今年64岁,从1986年世界杯就开始看球,从马拉多纳、马特乌斯到如今的姆巴佩、阿尔瓦雷斯,老孙都认识,也都知道,之所以不为彩民预测结果,是因为2014年世界杯时的一次风波。

  “这周边老小区不少,中老年人比较多,并且还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跑外卖的,送快递的都有,还有一些高档小区,里面有大量年轻人,听说还有不少网红。”

  “因为基础病比较多,占床时间比较长,病床周转率其实相当低。”冯晓梅告诉记者,现在每天有100多个出院的,150多个的住院的,出院占住院的三分之二。在秦宇红看来,“重症来得慢,去得也慢。”

  日前,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大使接受《南华早报》高级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对在台湾问题上的挑衅零容忍。任何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的行为都必将遭到坚决反击。以下为部分答问实录:

王文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