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美基层好医生”钟红光:扎根乡村28载 尽心为民守健康

来源: 能源网
2024-06-19 03:12:39

  中新网赣州6月18日电(熊锦阳 钟兆林)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有这样一位乡村医生,行医28年来,他牢记医学誓言,不忘医者初心,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以“但愿天下无病人,宁可架上药生虫”的心态,以“敬佑生命,无私奉献,医爱仁慈,敢于探索”的原则,长年累月为患者驱除病痛,被群众称为“诚信贴心的好医师”。他就是全国“最美基层好医生”、赣县区梅林镇梅林村卫生三所医生钟红光。

  钟红光说,从医28年来,他一直在研究中医对有关病症的治疗。“2013年我就开始采用‘不打针、不吃药,直肠滴灌’的中医绿色疗法,诊治各类疑难病患者数千人。既能减少患者受到的痛苦,还能为他们减轻经济负担。”

  在钟红光看来,医海无涯,只有自己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才能帮助更多病人。“许多医生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我也一样,但是患者的疾病却是五花八门。每当看到患者被我无法处理的疾病折磨,我就非常难过。”为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钟红光开始了多年的半脱产学习。

  2016年,钟红光拜《无敌治骨疗伤法》第七代传承人陆柏久为师,开始了长达5年的跟班学习。“我们国家很多传统医疗技术其实非常高效,可以治疗很多疑难杂症,但是由于学习周期长,学习难度大,传承一直非常困难。”钟红光坦言,在这5年的学习过程中,他既要为梅林村的村民看病,又要学习各种知识难点,压力非常大。“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我是《无敌治骨疗伤法》第八代传承人,无需大量使用药物,也不需要大量输血,我就能治疗村民的骨骼问题,村民少遭罪,我也开心。”

  2022年,钟红光又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过敏反应科合作,继续学习过敏性疾病诊治方法。“向这些好医院学习,能让我了解最前沿的药物,对诊断不清楚的病还可进行远程问诊,使我可以造福更多患者。”钟红光说。

  在钟红光的持续学习下,他对颈、胸、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都有了一定的见解,并研究出了自己的特色疗法。钟红光告诉记者,无论何种疗法,“少花钱、少吃药、少痛苦”永远是他的看病原则。

  在钟红光的诊所里,有一大堆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从医以来每位患者的回访情况。“我诊治的所有病人我都会加上电话或微信,我会坚持对每个病人进行回访并记录在本子上,这样做不仅可以了解患者治疗后的情况,还可以总结经验。”钟红光笑着说,对他而言这些本子就是一位位患者康复后的笑脸。

  “钟医生不仅医术精湛,更重要的是他有着良好的医德,真正把我们患者当亲人。”78岁的患者李通民如此评价钟红光。“我年龄大了,总会有点小病小痛,每次我找到钟医生,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看病。还经常打电话关心我的病情,指导我用药,教我调理饮食,他是我遇到最好的医生。”

  此外,钟红光还自发组建了义诊团,定期为当地养老院的老人义诊,夏天他会为老人贴敷“三伏贴”,秋冬季节则会为老人制作食补养生菜,帮助老人调理身体。 同时,他还经常深入社区为广大居民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并把门诊的各项费用降到最低水平,让居民治病少花钱。对于那些经济困难的患者,他也从来不收看病费用,有时甚至还要贴钱治病。钟红光说,这就是他的“行医之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医生这个职业不仅需要精湛的医疗技术,更需要高尚的医德医风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钟红光说,“通过我的治疗让患者重获健康,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和欣慰。”(完)

  春晚上的小品,继而成为又一代中国人的喜剧启蒙。1990年出生的许子谅便是由此爱上了喜剧,他现在更为人知的身份是喜剧编剧还珠。“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和同桌演春晚上的小品。那时我抢不过同桌,就总演宋丹丹、高秀敏。还记得第一个完整背下来的小品是《昨天今天明天》,现在你说上句我还能接上下句。”

  会上有记者提问,近日国家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病例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以下简称《第四版方案》),该版诊疗方案有哪些特点?对于当前的医疗救治有哪些指导意义?

  信长星指出,全社会都应该更加理解、尊重和关爱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一线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多措并举提供更多遮风挡雨、休息歇脚的地方,共同努力让城市更美丽更文明,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利好还将持续释放。不久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张永伟作出判断,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涨幅预计在40%左右,新车渗透率也将在40%左右,三线以下市场、出海市场以及对燃油车的加速替代,均将是增长空间。

  <strong>(二)推进产业园区安置区产城融合发展。</strong>开展产业园区与周边安置社区“两区共建”,探索安置社区参与产业园区发展建设的有效实现形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搬迁群众更多分享产业园区发展红利。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安置区配套产业纳入产业园区范围,支持安置区配套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增强园区吸纳搬迁群众就业创业能力。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产业园区和安置区覆盖延伸,合理配建教育、医疗、养老、托育、商贸物流等生活服务设施,加快建成宜业宜居、环境优美、治理高效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和安置社区。

  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1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新车的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6%。

郑丽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