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青年相聚彩云之南:用新思维、新方式保护世界遗产

来源: 人民网
2024-06-14 15:57:09

  中新社云南弥勒6月14日电 (陈静)“年轻人要用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方式保护世界遗产,比如数字化、自媒体传播等。”13日,来自马来西亚的短视频博主罗甲芳在2024国际青年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主题对话系列活动上分享自己与世界遗产的故事,表示想通过镜头把世界遗产的魅力展现给全球观众。

  当日,来自中国、俄罗斯、南非、巴基斯坦等近20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媒体记者和青年齐聚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围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分享独到见解,并将参访红河哈尼梯田,了解梯田生态保护及乡村旅游发展,调研阿者科村传统村落保护、民族刺绣、哈尼古歌等。

  罗甲芳回忆,“9岁时,刚学会使用互联网的我搜遍全网旅游攻略,做好行程,在父母陪伴下走遍了历史名城马六甲与乔治城的各个博物馆及古迹。”此次红河之行,她计划以小众旅游目的地游记的方式记录见闻,让更多人了解云南、了解世界遗产红河哈尼梯田。

  首次到访云南的迪拜中阿卫视记者方浩明已在中国工作生活13年。他 了解到许多中国青年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大学毕业后选择返乡创业,令他感

  “年轻人有更新的理念和工作方式,他们把传统文化融入景区、民宿,把古老的东西变得更有活力,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这太棒了。”方浩明说,“我的故乡伊拉克的古巴比伦王国有5000多年历史,很遗憾没能得到很好保护。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财富,不管来自哪个国家,我们都应携手保护它们。”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是中国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农耕文明为主题的活态世界遗产,千百年来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哈尼梯田文化。“Z世代”哈尼族姑娘杨钰尼生长在红河哈尼梯田边,深受梯田农耕文化和歌舞文化的滋养。读大一时她就在家乡红河县筹办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青少年儿童美育艺术教育工作。

  9年来,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累计培训学员3000余人,“非遗进校园”“送艺下乡”志愿服务覆盖红河州百余个乡镇,上千个乡村。

  “四季生产调、乐作舞等都是梯田农耕生活的艺术化体现,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杨钰尼说,把年轻人喜爱的元素融入传统文化,将吸引更多人了解哈尼族文化、哈尼梯田,从而更好地保护它。(完)

  “油位正常,高压套管瓷瓶正常,接地正常!”1月21日,除夕一大早,在京广高铁线路旁的董家变电所,罗诚湘正在巡视设备。他细致检查着变压器、断路器等设备的状态,一边口述巡视内容和项目。虽然无人监督,但他依然一丝不苟。这样的巡视,他每天要重复4次以上,一次一个小时。

  “近期,我们通过对企业登记注册、招中标、人流量、线上消费、工程机械运行等20余种,3.91亿条高频数据监测分析发现,市场信心正稳步回升,经济发展内生动能在走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加快优化调整,各项稳增长举措持续落地赋能,今年我国经济将进一步趋暖趋好。”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大数据分析处处长、研究员杨道玲说。

  昨日08时至今日06时,新疆北部、青海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小到中雪或雨夹雪,新疆昌吉部分地区大雪;福建东北部、浙江东南部、江苏东南部、上海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中雨,浙江台州、温州及福建宁德局地大雨。

  意大利厨师安德鲁来自博洛尼亚。2010年来到中国后,他爱上了中国的美食,爱上了中国的生活,也成为了中国女婿。

太受全国人民喜爱了

在这里

张欣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