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海峡汉服文化节启幕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04 06:30:41

  中新网福州6月2日电 (吕明 许家宝)第七届海峡汉服文化节暨2024汉服时尚周1日晚在福州开幕。来自菲律宾、加拿大、意大利、希腊等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汉服爱好者参加。

  “随着汉服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两岸青年穿上美丽的汉服,开展福建茶礼、传统武术、书法绘画,以及推广临水文化 、福文化等特色活动,架起了海峡两岸民间交流的友谊桥梁。”福建省汉服文化促进会会长郑炜说,汉服文化节邀请广大闽籍侨界青年和台湾同胞的参与,了解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让世界看到中华文明的辉煌,彰显文化自信

  台湾台南市文化协会理事长周芷茹表示,2015年第一次参加海峡汉服文化节,从此与汉服等传统文化结缘。十年来,见到越来越多的两岸年轻人加入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行列,这彰显着中华文化后继有人。今天这场传统与时尚、古典与青春相结合的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两岸民间交流和文化产业合作的美好前景。

  活动将持续至6月3日,其间将带来两岸青年汉服时尚秀、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民族服饰风采展、全国中华花神展演、海峡两岸汉服青年叙缘会、福侨之光传统茶会雅集等活动,为广大福州市民、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呈上精彩的传统文化盛宴。

  郑炜表示,海峡汉服文化节是一场以汉服文化和两岸同源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拉近两岸青年之间距离的活动。自2013年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本次文化节,在历届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模式,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交流成果,进一步向两岸人民呈现汉服之美,守护中华民族共同记忆。

  本次活动由福建省汉服文化促进会主办,福建省侨联青年委员会支持,台南市文化协会、福州市鼓楼区委台办、鼓楼区侨联等单位协办。(完)

  王潮原名王审潮,五代十国之一闽国的奠基人,死于唐昭宗光化元年(公元898年);刘华死于长兴元年(公元930年),前后相距32年。从年代上看,在公元898年到公元930年,孔雀蓝釉陶瓶作为随葬品入葬,可能是闽国王公贵族的一种随葬礼仪或习俗。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昆明1月16日电 (记者 韩帅南)一封暖心“家书”,一份新春礼包,浓郁的乡情和祝福在海外传递。15日,在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春节即将来临之际,由中国国务院侨办、云南省侨办联合中国驻缅甸、斯里兰卡、柬埔寨大使馆共同举办的2023年“新春暖心包”活动赠送启动仪式在云南昆明举行,3500份新春暖心包将陆续发往缅甸、柬埔寨、斯里兰卡侨胞手中。

  王莉霞,女,蒙古族,1964年6月生,在职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二十届中央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政府党组书记。

  2022年7月,天荒坪镇整合了“大余村”范围内10万平方米创业空间、2万余平方米厂房、近6万亩竹林和农田,设立1亿元的“产业基金”,吸引专业人才来当乡村“合伙人”,截至目前已成功签约项目20余个,涉及研学教育、文化创意、数字经济等领域。

  胡有乾是地道余村人,早些年在外地经商,现在回来在村里办起余村供销社,专门为乡亲们解决滞销农产品的销路问题。“以前农副产品不懂包装,好品质却无人识,现在不一样了,有了品牌效应,卖得越来越好。”胡有乾说,老百姓自家酿的酒、产的番薯干、养的老母鸡,如今都贴上了“余村农耕”的标签,统一的品牌让游客买得更放心,在线上线下都打开了销路。

  波斯同中国很早就有友好往来,隋唐之后,关系尤为密切,贸易相当频繁。有关专家认为,这三件孔雀蓝釉陶瓶应是古代波斯产品,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大背景下,于公元930年前输入到中国。

杨皓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