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乡村)“山乡巨变第一村”再求变:书屋养文气 农旅皆有“范”

来源: 天眼新闻
2024-06-21 22:20:40

  中新社湖南益阳11月26日电 题:“山乡巨变第一村”再求变:书屋养文气 农旅皆有“范”

  作者 付敬懿 龙吉妮

  每日清晨打开家门清理庭院、整理图书、准备擂茶小吃,等待慕名而来的游客、书迷……这一年多来,湖南益阳市清溪村村民卜雪斌早已适应了从矿工到立波清溪书屋屋主的转变。

  “闲时看书富脑袋,旅游接待富口袋,村民过上了开门闻花香、关门闻书香的好日子。”卜雪斌说,从人民作家周立波那里漫流而来的一缕书香,浸润着这一方山乡,也让自己家成了别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60多年前,清溪村是周立波笔下充满乡土乡愁、激荡改革风云的乐土,一场“农村合作化”开启翻天覆地的《山乡巨变》。如今的清溪村,白墙青瓦、田园荷塘,处处透着山水田园的诗情画意,“作家书屋”遍布乡村。

  在这个小山村里,21家以王蒙、艾青、梁晓声、贾平凹、莫言等作家、出版社名字命名的书屋已建成开放。这些书屋均由农舍改造而成,庭院、布局、展陈等各具风格,其中作家书屋根据作 家的出生地、创作风格、作品来设计,部分书屋还与数字媒体新技术“联姻”,实现一屋一景一风格。

  “很多游客都是‘冲着’书屋来。”清溪村党总支书记蔡真说,主打知青文化的梁晓声书屋、体现藏族风情的阿来书屋等各具特色的书屋,像一块磁铁吸引着八方来客,也带动观光、餐饮、民宿等多业态蓬勃发展。

  “90后”邓旭东曾在外从事自媒体工作,一次回村探亲的机会让他看见文学改变村庄的力量,后回乡建立了60亩的“禾场上”家庭生态农场,开设文化研学项目,打造可持续的绿色生态链。他还进入清溪村村委工作,继续经手打扮周立波笔下的“美丽花园”。

  “自从确定了以文学、文化推动乡村振兴,清溪开启加速发展模式。”邓旭东说,清溪村百步之内皆有书香,除了游客来买书、读书,村民在空闲时间常会坐在书屋看书学习。

  深化农文旅融合,清溪村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条乡村振兴新模式。扎实的第一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该村引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官春云团队发展稻鱼共生、稻油轮作,两项合作辐射带动3000亩以上优质种养基地发展,有望成为百亿级农业产业。

  走“乡村+文学+旅游”的特色产业发展道路,清溪村植入生态观光游、农耕文化体验等多元农旅业态,开发了文学村落民宿、文学研学实践基地、户外露营基地、产学研开心农场等“微旅游”市场,形成多条旅游服务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

  蔡真表示,清溪村已相继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幸福村、中国绿色村庄、中国特色村等荣誉,2022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村集体资产达3000余万元(人民币,下同),村集体收入近100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万元,先后有60多名年轻人从城市返村,投身家乡建设。

  清溪村的巨变,还带动了周边十几个村发展,诞生出“泛清溪”文化概念,宜居、宜业与宜游相得益彰。(完)

  难道张择端当初画的就是一幅半成品作品吗?抑或是张择端粗心大意上了一半色另一半忘记上色了?还是——张择端的原作压根就是一幅墨笔画,一幅本来就不准备上色的素色长卷作品?

  广东省政协常委、新鸿基地产执行董事郭基煇建议加强粤港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对接,推动更多学校开设港澳子弟班,优化海外和大湾区学生的奖学金安排,吸引更多海内外人才到三地高校升学,增加他们毕业后留在大湾区工作的几率。

  “到年底了,工人都奔着回家去了,留都留不住。”王方把公司其他几个跟氧气无关的项目都停了,凑出18个人。

  现状不温不火平稳过渡

  天津女排的陈博雅和张世琦都是首次代表球队主打联赛,两人均有不俗表现。虽然在一传环节仍有提升空间,但陈博雅多变的进攻手法以及沉着稳定的发挥,让球迷有了更多期待。张世琦在袁心玥缺阵的情况下,与王媛媛共同撑起了队伍的副攻线,表现出独当一面的气质。

  最强雨雪核心在哪里?

杜惠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