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育种技术是什么?今年24种本科新专业纳入招生

来源: 中国网推荐
2024-06-24 12:52:11

  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志愿填报工作也将开启。今年24种本科新专业纳入2024年高考招生,今天带您来看——生物育种技术专业。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核心产业。当下我国在种业上面临亟待破解的“卡脖子”难题,突破种源瓶颈,打赢种业翻身仗,人才培养和储备是关键。

  今年,生物育种技术专业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北京农学院、大连海洋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将开设这项专业。手握未来,生物育种,成为培育绿色高产的新希望。

  如果您对此感兴趣,希望未来可以探寻现代育种的“生长密码”,不妨走入生物育种技术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生物育种结合了作物学、畜牧学、生物学、遗传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通过现代生物信息技术,培育创新动植物品种,推动农业生物育种实现从传统“经验育种”向高效“精确育种”转变。

  生物育种技术专业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着力夯实分子设计育种、基因编辑等现代育种理论基础与前沿技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和不竭动力。

  农学中的植物生产类专业有哪些?

  现在的农业不再是过去的传统农业,而是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武装”起来的现代农业。而端牢中国饭碗,守护粮食安全的专业还有很多,比如农学门类下的植物生产类、动物生产类、水产类等,其中,植物生产类共设农学、园艺、植物保护、植物科学与技术等17个专业,约占农学门类中专业的1/3。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的数据显示,农学专业本科就业率连续三年在80%—90%区间,处于中等偏上的状态。而据人社部的预测,今后急需的8大类人才中,农业科技人才名列其中。

  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生物育种技术在课程设置上,以遗传育种专业课程为基础,增设生物智能育种、分子设计育种等新型课程,以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课程。

  毕业后去哪儿?听从业者说

  可见,新型农业已经不是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路子。从前搞育种和搞新品种改良,基本靠人工杂交,而现在利用基因工程就能够得到抗虫棉花、抗除草剂的大豆等等,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两位在生物育种一线的青年从业者,带考生们一起了解这些行业的真实工作状态。

  月季遗传育种专家 李淑斌:我叫李淑斌,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大学学了植物育种学,从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进入了一个“花花世界”,这么看起来,是不是觉得这份工作既美丽又轻松?

  如果我告诉你,我们每年要播下50万粒种子,筛选上百个品种,只为培育出一朵满意的月季花,你会不会就打退堂鼓了呢?其实,真正进入花卉育种领域,就像在你的面前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有句话说得好,“一花一世界”,那我们的工作就是用一粒种子来美化一个世界。

  月季是全球第一大花卉。1000年前,我们中国人就培育出了能够四季开花的古老月季品种。可是在现代花卉育种上,市场上90%的月季品种都需要进口,都要交专利费。让每个花农都能种上中国人培育的月季品种,是我们每一位园艺花卉科学家的梦想。

  过去的九年,我们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搜集了大量的月季种质资源,通过反复杂交筛选后代,已经建立了超过10万份育种材料的月季基因库。这株2米高的月季是我们新培育的品种,是远缘杂家培育的后代,以后你送女朋友就不用送一束花了,扛着这一朵过去就行了。

  在数字育种、分子育种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助力下,我们正在加速解码中国古老月季身上的基因密码。这场追光逐热的育种实验,是不是有点像微观世界的愚公移山,屡败屡战是我们的常态,我始终清晰地记得刚刚进入这个领域时的情景,当人们还在熟睡中,沾满露珠的月季花已经在悄悄绽放,就像做了一个梦,梦醒了,花开好了。如果你对生物育种感兴趣 ,愿意从事花卉育种,欢迎和我们一起,来创制月季种子的“中国芯”!

  家禽育种研究员 吴桂琴:我是吴桂琴,是一名家禽育种研究员。你们看,我手上这两只小鸡,特别可爱吧!这一只是蛋鸡,这一只是肉鸡。可就是这两个小家伙,让我们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受制于人。为什么呢?因为它们产自欧美,曾一度占据我国市场的80%以上。

  你们肯定会说那我们自己育呗。育种可不是简单的事。国外为了控制核心技术,卖给我们的鸡苗不能直接用来育种,就好像无籽西瓜。他们不仅掌控定价权,供种数量、交付时间也由他们说了算。一旦发生疫情或者贸易壁垒,我们就不能自由地吃鸡了。要知道,我们可是美食大国,中国人每年吃掉的白羽肉鸡有60多亿只,鸡蛋有4000多亿枚。

  为了不再受制于人,我从2003年上研究生就开始“和这只鸡较量”,博士毕业参加工作继续“闻鸡起舞”,二十年如一日,育种就像是拿着无数把钥匙去打开一个黑箱子,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几百万只鸡里探索,设计近百个组合,最终我们培育出五个蛋鸡品种和三个肉鸡品种,打破封锁,让中国人的饭碗装上咱自己的鸡蛋和鸡肉!

  在突破种源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无数的困难,但是不断创新迭代的生物技术,正在加速我们育种闯关的进程。现在我工作的每一天变得不仅有意思,也更加有意义了。怎么样?听得这些,准备进入大学的同学们,你们激动了吗?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2月31日电 (记者 杜燕)至今已有70年历史的京城知名老牌百货商场地安门商场今天重张,“新地佰”突出中国元素,强化中国IP街区,围绕“老场景·新应用”这一主旨,囊括潮玩零售、国潮餐饮、艺术文化和高端办公等多元商业业态,将前沿、品质、多元和历史传承相融合并创造全新体验。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湘雅医院急诊科从12月中旬开始就超载运行。“现在工作量是往年同期的2-3倍,留观室每日出入人次达70余次,抢救室和监护室出入人次90余次……”急诊科主任李湘民教授介绍说,这些患者主要是因为新冠导致基础疾病加重,或者单纯新冠导致重症,来急诊时以呼吸困难为主,呼吸衰竭的患者占比较大。更艰难的是,因大量阳性患者的集中涌入,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已有90%被感染,战斗力大大削弱。

  “收治病人是我们当前的第一要务。”目前,北京协和医院、北大医院、人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朝阳医院等急诊数量超出往常约一倍,医院尽最大可能增设床位、调配医护,持续开展专业医护人员重症理论和实操培训,确保重症需求增加时能够迅速“顶上”。

  随着“新十条”防控措施落实,中国各地加速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着力拉动消费回暖。在成都,日前举行的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力以赴抓紧抓实消费回补。从发放各类消费券,到抓住消费黄金时段举办购物节、美食节等促消费活动,成都景区、餐饮、商场等消费场所的烟火气日渐回归。

  会上发布的《第十一届天津市民营企业“健康成长工程”研究报告》摘要指出,销售收入100强根据企业营业收入进行排序。今年,上榜门槛为43.9亿元,较上年增加12.3亿元。上榜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4062.2亿元,较上年增加22.0%,连续三年跨越万亿元大关。其中,43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百亿,比上年多10家,合计营业收入10529.8亿元,占上榜企业总营业收入的74.9%。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有88家,较上年增加20家。

  (二)提升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指导各地推进落实新冠病毒感染者分级分类救治和健康管理服务。乡镇卫生院要加快提升新冠病毒感染者接诊能力,原则上实现发热诊室全覆盖。村卫生室就近做好农村居民健康服务,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指导抗原检测和对症用药治疗等服务。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对签约村民的健康宣传和教育,并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回应健康咨询和问题。加大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力度,提升对高风险人群的识别、诊断和处置能力。

陈圣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