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成绩单” 勾勒中国文化产业的蓬勃轮廓

来源: 中国搜索
2024-05-29 04:48:57

  □李妹妍

  5月27日,为期5天的第二十届文博会圆满闭幕。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比去年增加4万平方米;6015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比上届增加2419家;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主会场单日参观人数首次突破14万人次……“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亮眼的“成绩单”,正清晰勾勒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轮廓——规模、数量持续增长,正是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最鲜活的证明。

  “不用东奔西走,一日尽览中国”,在文博会16万平方米展馆暴走过的人,显然更能明白这句话的含金量。确实,广东展区科技感满满、浙江展区国潮涌动、山东展区文旅IP闪耀、“文创中国”专题展区汇聚国内最具代表性文创机构的300余件文创产品、首次设立的非遗美食展区让现场“色香味俱全”……本届文博会荟萃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文化精华,传统与潮流、文化与科技碰撞交融,处处“新”潮澎湃。

  还有越发充足的国际范儿。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立国际文化贸易展,国际展区面积从上届3000平方米扩大至本届2万平方米 ,参展国家和地区由50个增加至60个,海外采购商人数由2万名增加至3万名……文博会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值得一提的是,连日来,无论是现场发布投资项目、新产品,还是首次上线电商“文博购”、带货达人现场直播带货,都足见文博会并不止于文化产品的展示,而更聚焦于现场的交易功能。这种即时交易的模式,加速了文化产品的市场反应,不仅为参展商和消费者带来新的体验,也为文化产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活力。

  乘风破浪二十载,恰是风华正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文博会全面提升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优化展会结构,强化交易功能,生动描绘着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图景,也深刻诠释着“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风向标”意义。(羊城晚报)

  张志仁介绍,近年来,黄河流域各省(区)持续加大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力度,在文旅融合方面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模式、新路径,黄河文化旅游品牌形象不断深入人心。

  2022年初,《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一年以来,RCEP与海南自贸港政策叠加优势逐步释放。2022年前11个月,海南对RCEP其他成员国货物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5%。

  “通江达海的运河工程建设需实现安全、高效、绿色、智慧、人文等诸多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目标。”潘海涛称,运河将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内河省水船闸,打造节水型工程,在高效输水系统的研发上实现突破。针对通海运河开挖和船闸运行带来的高潮位情况下海水上溯影响,运河建设将在盐水上溯模拟技术、控制技术和运行中的智能监测技术等方面实现技术创新。同时,将结合钦江流域综合治理,保持并拓展原河道的生态功能,在绿色生态运河建设技术上实现创新和示范引领。运河建设将首次系统研究内河船舶进入海区航行的系列技术问题,建立内河船舶海上适宜航区确定和安全航行保障技术体系。

  二是从市场供应形势来看,2022年大宗粮油作物潜在供应量略高于2021年,但区域性突发事件加剧了全球粮食供应的不确定性。中国大宗粮油作物进口来源国供应形势略好于2021年,其中,大豆种植面积的大幅增加使得中国大豆产量达10年最高水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20世纪30年代,这种蜗牛翻山过海,随着英国、日本的全球贸易首先出现在我国厦门、台北。如今,它已经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多省区。这种蜗牛学名褐云玛瑙螺,即人们常说的“非洲大蜗牛”。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诸海滨认为,随着丰富投资者结构的制度出台、新股定价的合理以及混合交易制度、两融业务上线,市场将逐渐走向良性生态。同时,未来常态化发行北证50指数基金、推进转板、公开发行可转债、降低准入门槛,都有望引入增量资金,为提升北交所流动性打开全新想象空间。

吴裕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