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

来源: 齐鲁晚报网
2024-06-22 06:37:50

  中新网成都6月21日电(记者 岳依桐)记者21日从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四川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新闻发布会”获悉,四川以建设城市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和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为核心,大力发展老年教育、老年助餐、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等新模式,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484个、县级失能特困人员养护院183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638个。

  以成都市高新区肖家河街道新北社区为老服务站为例,该站点提供了居家上门服务、日托、助餐、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生活服务等6大类养老服务,设立的老年食堂最大供餐量500多份,并为肖家河街道其他4个为老服务站提供餐 食配送服务。

  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张晓玲表示,四川民政系统围绕“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聚焦弱有所扶、老有颐养、幼有所护、残有所助4个方面,推进基本民生保障工作,统筹不断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

  在“弱有所扶”上,四川织密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加快建设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将救助对象识别为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四类,推动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范围由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向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拓展。

  据介绍,四川持续巩固拓展兜底成果,发挥“大数据+铁脚板”作用,及时发现困难民众,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151万脱贫人口、23万防止返贫监测对象通过纳入低保、特困,稳定消除返贫风险,

  在“幼有所护”上,四川多元化保障特殊困难儿童需求,持续提高保障水平。全省69万名孤困儿童享受基本生活待遇,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提高到集中供养1600元/月、社会散居1200元/月。

  四川还构建年满18周岁后的孤困儿童高中到大学教育阶段完整的助学资助体系,今年省级层面助学资金达690万元,助力2720名孤困儿童成年后继续教育。

  四川还连续三年实施“明眸皓齿 正心立身”健康工程。例如,“正心”工程专门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已累计投入7028万元,筛查462万名学生,介入治疗3.4万人,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万余场次,覆盖学生及家长757万人次。

  在“残有所助”上,四川着力提升残疾人保障服务能力。该省连续9年将“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纳入全省民生实事予以推进,86万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107万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

  四川还探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实施“精康融合行动”,设置社区康复机构(站点)超过400个,登记康复对象近3万人,年服务人次超过30万。自贡、遂宁等多地形成“阳光驿站”“遂心家园”等本土特色品牌的服务模式。(完)

  随后,名誉骑兵方队、抗日七团象征方队、曾在朝鲜祖国解放战争时期立下战功的各军事单位的象征方队以及各军种多支方队等,接受检阅。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支持声多,但也有担心带来麻烦;很多家长反对,但表示如果别人都带了自家孩子也得带一个;老师担心,各种安全、管理的风险增加,让人头大。甚至还有网友认为让学生带宠物上学根本不现实,只是为了提高学校知名度和招生业绩而策划的炒作事件。

  “2023黑珍珠”新增济南、长沙、无锡三个上榜城市。截至目前,“黑珍珠”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港澳地区以及东京、曼谷与新加坡三城。

  学习业务,她们也不敢放松。这些“女医生”总说:“给钢轨做‘B超’是一门学问,趁现在我们还年轻,要多学、多看、多练,先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问诊’。通过我们的工作,保证火车安全,让旅客平安回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上午9点多,林玉才背着药箱、提溜着大号手提袋出门走访村户。64岁的李秀琴看到步履匆匆的医生,上前表达感谢。她发现自己“阳了”后发热到38.5℃,还伴有咳嗽,按照林医生的诊断喝了3天中药,后来病情很快好转,现在已经不影响正常生活。

  在斯拉睦看来,过去春词里的时令节气是农耕生产的唯一指南,如今的“说春”更像是一场融入生活里的“春天的仪式”,以大家都听得懂、有共鸣的方式,传递着农耕文化和民俗图景,更保留着中国民间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朴实态度。(完)

张品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