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留下“富民之水” “小”柿子如何带动“大”产业?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6-23 20:29:48

  中新网陕西富平6月22日电(记者 陈溯)6月的陕西,在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一片片柿子林正在茁壮成长。这里的柿子果大、味极甜,制作出来的“富平柿饼”因口感软糯香甜而畅销海内外。除了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宜柿子栽植生长,当地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留下“富民之水”,让这里的柿子生长越来越繁茂,农民日子越来越红火。

  “这几年我们这里环境越来越好,柿子产量也大大提高。以前一亩地只能收获两三千斤,现在能收获六七千斤,甚至七八千斤。”今年55岁的杨争川是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庄里镇杨家村的柿子种植大户,他向中新网记者回忆道,过去由于植被覆盖度低,家乡很难见到绿色,到处都是荒山,风沙很大,一下雨山上的土都会被冲走,留下“沟沟壑壑”。2012年以来,富平县集中发展柿子产业,全面治理环境,在山上植树种草,改坡为梯,涵养水源,自家的柿子产业也越来越兴旺。

  “这十几年来,日子越来越富足,现在好的时候我家每年净利润能达到近18万元。”杨争川笑着说。

  富平县位于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海拔高度在380米至1400米之间,土壤侵蚀主要为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

  在富平县桥山南麓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山西 村片区,记者看到,漫山遍野都是半圆形白色育林板围成的“鱼鳞坑”,护卫着树苗扎根土壤。在山上,由政府牵头种下大片松柏和刺槐起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山脚下,则是当地农民种下的片片柿子林。

  富平县水土保持和移民中心副主任石磊向记者表示,富平县以涵养水源、植被恢复为方向,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筑牢生态屏障。根据山区水土流失特点,在山坡坡面、沟坡沟谷,不同部位布设多种治理措施。比如,坡度5~15°的地方采取坡改梯的方式,水肥条件好,距村庄较近,发展机修水平梯田,用于种植农作物、建果园,在坡度15~35°的坡地,则采取修水平阶、挖鱼鳞坑的整地方式,栽植经济林、用材林,起到涵养水土的作用。

  10余年来,富平县共修建水平梯田45万余亩,营造水保林12.9万余亩,栽植经济林4.5万余亩,实施保土耕作30万余亩,封禁治理24万余亩,北部山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伴随着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产业兴旺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

  1987年出生的乔彬彬,2012年辞掉大城市十几万元年薪工作返乡创业,如今拥有多重身份,他不仅是杨家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柿饼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陕西新农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作为杨家村第一批返乡创业的青年,乔彬彬的企业通过“互联网+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与村集体经济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以托管经营、订单代加工、青年合伙人、产业分红等模式,创造了日销450万元的纪录,带动当地11个村集体经济发展。

  乔彬彬告诉记者,水土治理以后,种植柿子经济效益变好,原来一亩地收入只有一两千元,现在可以达到两万多元,翻了约10倍。随着柿子产业逐渐做大,近两年有200多年轻人回乡加入到柿子产业之中,同时进一步孵化产业,辐射带动更多村民共同致富。

  截至2023年底,富平县发展尖柿36万亩,年产鲜柿28万吨、加工柿饼7万吨,支持30多家新型经营主体向食品企业转变,培育柿饼加工规上企业1家、柿子龙头企业8家,柿子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65亿元。通过将自然之水变为“富民之水”,真正实现“小”柿子带动“大”产业。(完)

  车企之间从卷产品、价格、配置,到卷战略、组织、文化。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早已不局限于行业内部,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对市场的争夺愈演愈烈。对于很多品牌来说,能否继续留在牌桌上都是一个未知数。

  2021年11月,江西省委领导班子换届,殷美根不再任江西省委常委,只任江西省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赣江新区党工委书记,2022年6月不再兼任赣江新区党工委书记。2023年1月,殷美根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周涛生于1974年7月,江苏淮阴人,从1995年进入淮阴卷烟厂做电工开始,后面近30年的职业生涯没有离开过烟草行业。他曾任江苏中烟副总经理、广西中烟总经理,2018年12月任云南中烟总经理。

  根据传统汽车企业最新公布的电动化战略,可以感受到的是,无论车型投放、平台研发或是资金准备,这一轮来自传统车企的进攻,火力都有明显提升。尽管目前还无法判断传统车企能否顺利完成转型,但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是事实。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品布局几乎已经全面覆盖了从几万到几百万的价格区间,这与几年前市场中没有太多产品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情况已经大不相同。

  在蔚来NIO DAY 2022媒体面对面上,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斌表示,对于高端市场,全球销量100万辆是一个坎,到了100万的规模,就可以实现稳健发展,保持竞争力,蔚来离这个坎还有很大的距离。“相信中国很多公司都能过这个坎,我也觉得小鹏过200万的坎没问题,但具体的时间无法预测。我们是过来人,是差点完蛋的公司,最终所有的公司都会倒闭,跟人最终都有生命终结的一天一样,这是客观的规律。哪个人不发点烧、不经历一些事。”

  早在2021年2月,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 “大虹桥”由此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大布局之一。数据显示,2022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全域地区生产总值达2.69万亿元,以占长三角不到2%的面积贡献了近10%的经济总量。

刘立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