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后”画家李政恩:在敦煌找到人生新航向

来源: 香港文汇网
2024-06-22 11:20:23

  中新网鄂尔多斯5月6日电 题:“75后”画家李政恩:在敦煌找到人生新航向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一切都是拜敦煌所赐。”5月6日下午,李政恩站在以自己命名的《丝路丹青北疆溢彩——李政恩书画作品展》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直言。

  当天,他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文化艺术中心总面积约800平方米的展厅前,看着眼前的敦煌彩墨画透露,这是他46年人生中结下的最有意义的缘分。

  生于安徽濉溪的李政恩,幼承庭训,习字作画。大学毕业后,曾供职于故宫博物院。“正是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期间,让我有了与敦煌亲密接触、之后再也无法分开的缘分。”

  “敦煌一直是我的一个梦,多年萦绕于灵魂之乡。”李政恩回忆,2006年春节期间,他和 徐悲鸿之孙徐冀一同踏上了开往敦煌的火车,“虽然我准备了充分的想象力,但真正进入敦煌莫高窟洞窟后,还是惊叹不已

  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洞窟内的壁画就像一片色的交响,一片线的舞蹈,华丽缤纷,喧嚣热烈。”“洞窟内处处可见漫天飞舞的飞天壁画,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势若流星。”

  “在敦煌,我找到了人生的新航向。”李政恩告诉记者,踏访敦煌的这次经历,第一次让他感觉到眼不够用了,手不够用了,“白天手摹,夜里心追,恨不得变成千手观音,记录下敦煌莫高窟的一切。”

  “此行让我彻底变成了一名敦煌画家。”他说,2006年迄今,共6次踏访敦煌的经历让他的敦煌彩墨画形成自己的特色。

  “画敦煌者,前有传统国画的集大成者张大千,后有学贯中西的敦煌艺术研究大家常书鸿,李政恩是如何形成自己特色的呢?”美术评论家李飞骏认为,与张大千不同的是,李政恩的作品在敦煌壁画的线条造型的基础上,让厚重、绚烂的矿石颜料从“配角”提升到“主角”地位,产生斑驳的效果,营造出千百年岁月侵蚀的沧桑感和历史感。部分作品还配以经文为主题的小楷书法,更增加了一分书卷气。

  与敦煌结下一生之缘的李政恩透露,2012年在自己创作的《彩墨敦煌作品选》结集出版前,还有幸拜访到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廖静文阅后欣然为他题写了书名,并寄语“李政恩是敦煌学者型画家”予以鼓励。

  敦煌对于中国画家到底意味着什么?李政恩分析,千百年来碧天黄沙的敦煌是中国绘画的宝库,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丝路贯通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友好往来,正是这种地理环境上的独特性造就了敦煌灿烂的文化,也成就了更多中国画家。

  李政恩此前曾在北京、南京等地多次举办彩墨敦煌画展及书画篆刻展。他表示,“未来,将会以传播敦煌文化为己任。”(完)

  《管理办法》对企业合理控制外债规模、强化外债风险意识、加强外债风险管理等提出指导性意见和要求。科学设计审核登记申请报告有关内容要求,引导企业合理审慎决策,在申请环节即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推动企业外债风险防范“关口前移”。

  科普力量该如何挖潜?

  据报道,10日中午,“稻妻”号护卫舰在山口县周防大岛附近的濑户内海海域航行时,船体后部的螺旋桨发生故障。报道引述海上保安厅消息称,护卫舰通报“船体发生了很大的震动”,螺旋桨可能与海底岩石接触。

  在李治中看来,科研人员转型做科普,最容易跌进所谓的“专业”陷阱。一旦急于在科普的过程中展示自己,就可能陷入“说教”,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刘爱萍被急诊科接诊后,直接转入重症病房。老人吸了3小时氧,血氧饱和度升至85%。“医生说再来晚点,命可能就没了。”陈华感到后怕,说自己拿着医院单据的手一直在发抖。

  基于这一体系,习近平还在全会上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学者对此表示,这些部署承上启下、切中要害,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彰显“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

吴珊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