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宝岛一村》启动2024巡演 大陆和台湾演员共塑经典

来源: 旅游网
2024-05-23 12:44:18

  中新网北京5月21日电(记者 应妮)“爱在这一村”2024《宝岛一村》巡演发布会5月20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举办,正式吹响了巡演启程的号角,也宣告了《宝岛一村》北京站的开票。

  1949年后,来自大陆各地的国民党军人及眷属迁至台湾,住进临时性房舍,他们原以为这只是一段短暂的旅居生活,不想却逐渐发现归家之日遥遥无期,眷村由此产生。他们从离家、想家、想回家,到最终接受“这里就是家”,演绎出笑泪交织的人生故事。

  眷村是《宝岛一村》编剧王伟忠儿时生活的地方,这些故事也都是他从上一代那里听来的真实经历。当2005年眷村要拆除时,王伟忠便找到了赖声川,一起收集整理出二十五家人上百个故事,最终浓缩进了如今《宝岛一村》的三家人中。

  2008年,《宝岛一村》首次公演,从此该剧风雨兼程在各地演出;2010年《宝岛一村》首次赴大陆,“当年在现场还有第一 代眷村人来看戏,那种感动是难以形容的,因为我们就在讲他们的故事。”赖声川说。

  2024年,《宝岛一村》已走过16个年头,来自台湾的屈中恒、冯翊纲和宋少卿一直坚守,成为该剧的中坚力量。三位剧中的男主角曾立下约定,“我们三家的家长都不能说‘不演’。”此次巡演,观众仍能看到坚守这个舞台十余载的原版主角,品读原味的“眷村故事”。

  令人惊喜的是,此次《宝岛一村》的舞台上不仅有原版主角,也能看到新鲜血液的注入。去年演出十五周年之际,是两地演员第一次在《宝岛一村》中携手演出,三位来自上剧团演员的加入带来了惊艳表现,司雯就是其中一位。去年她与屈中恒搭档演出“赵嫂”,发布会现场她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坦言也是一直在迁徙,“我是哈尔滨人,小学毕业之后在北京,后来又在上海落地工作成家,演出中都是代入自己的情绪。参演《宝岛一村》给我最深感受就是珍惜生活、珍惜当下。”“刚加入时想的是要怎么展现自己,让老师们觉得上剧场的新兵很不错;加入之后,各位老师对我们真的非常有爱,一直在为我们鼓励、打气。”

  今年,更多年轻力量加入“眷村”大家庭。这群来自上剧团的优秀青年演员,在赖声川的上剧场历经数百场演出,如今开始挑起大梁。演员冯钰钢回忆,去年到赖声川家乡江西省会昌小镇讲这个故事,有个老奶奶对他说“小毛(注:剧中角色名字),你们演的是我们的故事”,那一刻令他使命感倍增,“期待和前辈们一起讲好这个故事,期待更多观众了解这段历史、了解这些鲜活的人”。

  发布会尾声,全体嘉宾共同点亮了《宝岛一村》的“99号”门牌,正式宣告2024的巡演启航。该剧将于7月从上海出发,依次走过北京、厦门、佛山、苏州、深圳、成都等地。(完)

  常昭瑞介绍,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监测,及时开展研判。现阶段,仍需要继续加强个人防护,注意保持戴口罩、手卫生、勤通风等良好习惯。入境人员如果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时,要做好健康监测,必要时及时就诊。

  不得不说,二战之后,美苏“冷战”,但中国走出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譬如与第三世界多交朋友,且中国一直认为自己也是第三世界的成员。中国一直反对的是霸权主义——无论当年的苏联还是美国,但凡有霸权行径,中国都是谴责的。但与此同时,中国也乐意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与美苏,包括此后的俄罗斯交朋友。

  还有传说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他在寒冬腊月救助穷苦的百姓,看到很多人耳朵冻烂了,就搭起医棚,架上大锅熬羊肉、辣椒和祛寒的药材,熬好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百姓们每人分到一大碗汤、两个“娇耳”,这药就叫“祛寒娇耳汤”。

  还有传说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他在寒冬腊月救助穷苦的百姓,看到很多人耳朵冻烂了,就搭起医棚,架上大锅熬羊肉、辣椒和祛寒的药材,熬好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百姓们每人分到一大碗汤、两个“娇耳”,这药就叫“祛寒娇耳汤”。

  白面一斤,用盐半两凉水和,如落索状。频入水,搜和如饼剂。停一时再搜,撅为小剂。豆粉为饽,骨鲁搥擀圆,边微薄,入馅,蘸水合缝。下锅时,将汤搅转,逐个下,频洒水,火长要鱼津滚,候熟供。馅子荤素任意。

  林武强调,要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重点加强老年人、患有基础性疾病群体和农村群众的健康管理,努力“保健康、防重症”,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周贤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