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厅观察丨跨越万里 中拉交往热力攀升

来源: 金台资讯
2024-06-11 13:18:27

  政治互信成为中拉拓展各领域合作的基石

  一周之内,巴西副总统、委内瑞拉外长、古巴外长密集访华,增进互信,促进合作,释放加强对华友好的坚定信号。

  巴西副总统阿尔克明表示,巴方愿以两国建交50周年为新起点,将两国关系提升至新的高度。

  委内瑞拉外长希尔表示,委中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委内瑞拉将继续做中国最可信赖的朋友。

  古巴外长罗德里格斯表示,古巴愿同中方共同推进古中命运共同体建设,借鉴中国成功经验。

  2024年刚刚过半,已有来自多达九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领导人或外长先后访华。中拉高层交往频密,彰显双方关系的热络与高水平。而通过对相关新闻稿的分析,我们发现“发展”“合作”“伙伴”“互信”“命运共同体”等是频频出现的关键词。

  当下,实现自主发展,尤其是实现更可持续和更具包容性的经济增长和现代化成为拉美发展的重要目标。而为什么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会把相隔万里的中国作为其发展道路上同行的伙伴?来华访问的古巴外交部长罗德里格斯在接受《蓝厅观察》记者采访时,给出了他的答案,“中国一直是不可或缺、无私的、支持我们的朋友,我们认同中国基于主权平等、多边主义、追求和平和促进共同利益的愿景,并在互惠互利中建立了一种范例,成为国家间关系的典范。我们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中国的伟大倡议,我们两国人民之间已经建立了密切友谊。”

  自2014年起,中拉共同携手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持续深化的政治互信成为双方拓展各领域合作的基石。

  中国吸引力不断上升。近年来,巴拿马、多米尼加、萨尔瓦多、尼加拉瓜、洪都拉斯等相继与中国建交或复交。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秘鲁、厄瓜多尔、乌拉圭、尼加拉瓜同中国成为全面战略伙伴。委内瑞拉和中国关系升级为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

  委内瑞拉外交部长希尔接受《蓝厅观察》采访时表示, 委内瑞拉是拉美和加勒比唯一和中国拥有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目前,两国在能源、农业、文化、体育、航空 航天、科技等领域都开展了积极合作。谈及委中两国贸易持续扩大,希尔直言,这还不够。委内瑞拉还在持续努力提升商业合作,争取以本地货币进行贸易。委中两国拥有共同的未来,一个充满希望、使两国人民互惠互利的未来。

  合作共赢是中拉关系不断发展的活力来源

  过去20多年间,中拉贸易增长了三十多倍。2023年,中拉贸易额突破4890亿美元。近年来,在一度制约着拉美国家发展的基础设施领域,中拉合作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为拉美国家实现工业化和再工业化提供助力。

  不久前,首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航天合作论坛”在湖北武汉成功举办。从航空航天到数字经济、清洁能源,再到人工智能,一个个向“新”力又在推动着双方合作持续深化。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拉美和加勒比研究所所长宋均营对《蓝厅观察》表示, 中国以及拉美和加勒比的很多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中拉合作本质上属于南南合作。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南方”崛起的背景下,“全球南方”国家更应该加强团结合作。中拉合作体现了这一方面,也为南南合作树立了好榜样。双方可以在中国式现代化和拉美式现代化的框架下进行交流互鉴,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尽管将拉美视作“后院”的美国频频对中拉合作指手画脚、抹黑攻击,但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仍然独立自主作出了决策,不断推升中拉合作的“热”度。

  数据显示,城镇非私营单位中,房地产业年平均工资为90346元,下降0.9%。城镇私营单位中,房地产业年平均工资为56435元,下降3.2%。

  根据说明,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的分配逻辑都是与地方离退休人数挂钩,再向中西部地区有所倾斜。比如基本养老金中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经费”,对中西部地区是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则只给予50%的补助。

  公开资料显示,连欣和杨占雷均为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莫彩华于2009年9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学习,毕业后继续在该校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

  五一期间车票开始预售后,朋友圈里不时有人说“一票难求”。我由于出行时间提前,出京车票较容易就买到,然而,购买5月3日回京车票时却也遭遇“秒光”。由于买不到5月3日的票,我只好退而求其次,颇费一番周折才买到了2日的回京车票。

  据浙江“衢州发布”微信公众号5月21日消息,近日,市委书记高屹以“沿着总书记足迹,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牢记嘱托、寻找差距、感恩奋进”为主线,轻车简从赴龙游县罗家乡荷村村,开展了三天两夜的蹲点调研,走遍了6个自然村,走访农户及各类主体20多户,召开座谈会6个,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探讨如何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破解制约乡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探索山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新路径。

  在曾刚看来,深圳的外贸结构中东南亚占比较高,而苏州则主要是欧美占比很大。尽管深圳也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但苏州面临的压力明显更大——

何浩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