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江苏省系列活动启动

来源: 安徽网
2024-06-03 13:59:16

  中新网南通4月11日电 (徐珊珊)“‘横竖撇捺折’很简单,组合起来却各不相同。中文为我打开了一扇文化的窗户,我愿为两国的交流架起一座桥梁。”就读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老挝留学生刘菲10日在接受采访时说。当天,2024“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江苏省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中国(南通)—东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推进会在江苏南通举行。

  刘菲生于2004年,在姐姐的影响下,她从小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来中国不到一年,刘菲已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我’字是我会写的第一个汉字。汉字学习很具挑战性,但我会更努力。”如今在学校里,刘菲不仅学会了中国传统剪纸技艺,还尝试包饺子、写毛笔字。

  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日益密切,越来越多东盟国家的青年到中国求学追梦。来自印度尼西亚的“00后”留学生安博睿表示,中国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在这里学习电子商务,有助于自己更好地了解前沿知识,开拓视野。“在中国出门不需要带现金,只要带上手机,轻轻一扫,就可以付款。”安博睿被便捷的生活方式“圈粉”,中国美食也是他的心头好,“中国菜很好吃,黄焖鸡是我的最爱。”

  “江苏是老挝等东盟国家留学生赴华学习生 活的首选地之一,江苏高校也在东盟国家广泛开展境外办学合作项目。”启动仪式上,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金尚军表示。数据显示,2022学年至2023学年,东盟十国在江苏的留学生共6623人。江苏在东盟国家建有办学机构和项目近60个。今年4月初,江苏为东盟国家1254名学员提供“中文+职业技能”优秀本土人才培训,进一步加强彼此间的教育合作。

  本次活动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江苏省教育厅、南通市人民政府主办,南通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南通市教育局承办。2014年以来,中国和东盟共同举办了文化交流年、教育交流年、旅游合作年等活动。2024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今年江苏将举办各领域20余项活动,深化人文交流,掀起两地民众互动交往新热潮。(完)

  近年来,当地持续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多举措织密湿地守护网,营造出“水清、湖畅、岸绿、景美”的湿地景观。

  多位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2年权益市场整体走弱,市场风险偏好下行,驱动部分资金流入债券市场,因此债券型基金全年业绩表现尚可。

  广东广物国际物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广州中欧班列的运营企业。据其负责人介绍,相较于海运,中欧班列运输环境稳定,线路平稳,且班次和停靠站点多,车企的选择更丰富,既能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又助力新能源汽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的普及推广,使更多中国货走向世界。

  成都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龙也表示:“疫情期间,很多优秀的旅游人才都离开了,包括导游、旅游计调等。现在大家看到希望了,希望找到更多的专业人员来继续干。”

  虽然被申请破产审查,但从品牌的层面来说,I Do并非没有退路。张培英认为,在品牌的运营管理中,破产审查风波对品牌的形象、消费者的好感度将带来极大影响,进而影响客流、营收。“品牌的培养是长期的,品牌要有自我的治愈能力和造血能力,对于市场的反应,要灵活转变思路,及时调整好战略、注意执行。”张培英指出,转化为加盟店之后,品牌将无法对产品品控、门店质量等影响品牌发展问题做直接监管,从而影响品牌未来发展。

  几分钟时间,汤守义麻利地换掉故障照明器,吕东在地面上将供电箱内的电闸合上,路灯恢复正常照明,他们接着赶往下一个检修点,“今晚可能又得忙到凌晨了。”

许羽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