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联集成拟重组芯联越州加强产能控制 标的规模量产首年营收超15.6亿

来源: 潇湘晨报
2024-06-24 09:45:41

  来源:长江商报

  日前,芯联集成披露重组预案,上市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芯联越州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联越州”)72.33%股权。本次收购完成之后,芯联越州将成为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芯联越州本就是芯联集成二期晶圆制造项目的实施主体。 此次实现对芯联越州的全控,芯联集成对自身产能及产品线的控制力进一步增强。

  值得关注的是,芯联集成也是“科创板八条”发布之后首家推出并购重组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本月证监会发布“科创板八条”,其中明确提出提高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

  目前,由于产能仍处于爬坡期,且研发投入、固定资产折旧金额较高,芯联集成、芯联越州均未实现盈利。

  不过,随着2023年进入规模量产,芯联越州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已经实现盈利。2023年,芯联越州已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净利润亏损11.16亿元,EBITDA为2.79亿元。

  拟收购二期项目子公司剩余股权

  根据重组预案,芯联集成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滨海芯兴、远致一号等15名交易对方购买其合计持有的芯联越州72.33%股权。目前,本次交易相关的审计、评估工作尚未完成。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芯联越州成立于2021年,本是为提升芯联集成的制造工艺及扩充产能而设立。

  目前,芯联集成直接持有芯联越州27.67%的股权,并与其一致行动人合计可实际支配芯联越州股东会表决权的51.67%,因此芯联集成为芯联越州的控股股东。

  在本次收购完成之后,芯联越州将成为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芯联越州股东权益将100%纳入上市公司合并范围。

  资料显示,芯联越州主要从事功率器件等领域的晶圆代工业务,主营产品包括SiC MOSFET、硅基IGBT和硅基MOSFET等产品。

  目前,芯联越州是芯联集成二期项目的实施主体,除布局约7万片/月的硅基产能外,还前瞻性战略布局了SiC MOSFET、VCSEL(GaAs)以及功率驱动(高压模拟IC)等更高技术平台的产能和业务。

  不过,本次交易前,由于一期项目和二期项目分属于不同的法律主体,因此芯联集成对一期和二期产线实际仍按照两个独立主体进行管理,协同管理的范围和深度仍受到一定限制。

  因此,芯联集成通过本次交易实现对芯联越州的全控,其对自身产能及产品线的控制力进一步增强。

  此外,芯联集成还称,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通过整合管控实现对17万片8英寸硅基产能的一体化管理,在内部管理、工艺平台、定制设计、供应链等方面实现深层次的整合,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有效降低成本,进而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与执行效率,推动上市公司早日实现盈利。

  “科创板八条”发布后首单资产重组

  值得关注的是,芯联集成是“科创板八条”发布之后,首家推出并购重组的科创板上市公司。

  今年6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即“科创板八条”,其中明确提出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整合,提高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以及建立健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 “硬科技”企业股债融资、并购重组“绿色通道”。

  而芯联集成、芯联越州均是国内高端功率半导体及MEMS制造的领先企业,均属于未盈利公司。

  2023年5月,芯联集成在科创板上市。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芯联集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3.24亿元、13.53亿元,净利润亏损19.58亿元、2.42亿元。

  对此,芯联集成称,公司研发投入、固定资产折旧金额较高,影响了公司的净利润表现。同时,公司SiC产线、12英寸硅基晶圆产线、模组产线尚处于产能爬坡期,产品结构仍在持续优化进程中,规模效应未完全显现,因此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

  剔除折旧及摊销等因素的影响,2023年芯联集成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9.2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16亿元,同比增长14.29%。

  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芯联集成的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15.29亿元、4.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8.72%、34.75%。

  重组预案显示,2022年和2023年,芯联越州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7亿元、15.6亿元,净利润亏损7亿元、11.16亿元,EBITDA分别为-3.93亿元、2.79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作为芯联集成二期晶圆制造项目的实施主体,芯联越州于2022年初步形成量产能力,2023年开始进入规模量产。随着进入规模量产,2023年芯联越州EBITDA已经实现盈利。

  芯联集成同时表示,虽然芯联越州目前仍处于产能利用率有待提升及高折旧、高研发投入导致的亏损状态,但是随着芯联越州业务量的增加及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预计将实现盈利能力改善,并成为上市公司未来重要的盈利来源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受市场需求变化、成本控制、代工工艺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芯联越州依旧存在不能按照计划实现收入增长和产品结构优化,进而可能无法按照预计情况实现盈利的风险。

 

责任编辑:杨红艳

  就连台军一直吹嘘的所谓“潜艇自造”,其实也是东拼西凑。蔡英文交付台船执行“潜艇自造”任务,目标是在今年9月下水。台湾网民从军方“自造潜艇”计划书中扒出的内容显示,“潜艇自造”部件根据获取难度被分为“绿色”(可自行生产)、“黄色”(取得困难,有自行生产可能)以及“红色”(岛内无研发能力,必须依赖进口),结果除了发电机以及空调系统等部件属于“绿色”等级外,从核心的战斗系统到柴油主机以及雷达系统均属于“红色”等级。台《中国时报》去年12月披露称,自2017年“潜艇自造”计划展开以来,共有7国厂商与专业人员协助台方,其中美国提供作战系统部件、声呐等潜艇核心技术,英国也核发多项出口许可。台船聘请的造舰技术顾问SI公司,均为韩国籍。根据台海军公布内容,英商BMT公司负责潜艇的电力系统分析、舵翼系统分析、安全保证制度分析、减震及爆震防护措施分析以及建造规划咨询等7项。

  “之后有人大肆宣传,称增强免疫力没有用,打疫苗反而适得其反。其实,不是这样的。”(详情&gt;&gt;<a href="https://news.sina.com.cn/w/2022-12-23/doc-imxxrymw1087004.shtml" target="_blank" title="金冬雁:新冠病毒变异率比流感低多了,“全球疫情正在走向终结”">金冬雁:新冠病毒变异率比流感低多了,“全球疫情正在走向终结”</a>)1

  它先是翻找出韩国政坛5年前一桩已经定案的上司与秘书的桃色事件,说这案子还有“隐情”,里面还牵扯“中国间谍”的所谓“美人计”。

  据了解,承担该型号试验任务的试验台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上面级氢氧发动机专用试验台,也是我国第一个低温发动机全系统高空模拟试验台。该试验台先后完成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上面级氢氧发动机地面校准试验、高空模拟试验、长程寿命试验,为我国北斗导航、探月工程等多项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作出突出贡献。

  12月18日,在上海市卫健委组织的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培训会上,张文宏曾认为,社区医疗机构是上级医院“护城河”,要实施分诊策略,及时救治危重症患者。

  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兰翔分析,出入境政策调整有利于促进国际航班有序恢复,短期内出入境旅客量将会有所回升。随着出入境机票供需关系逐步正常化,将带动国际机票整体价格逐渐降低。不过,相对疫情之前的平均价格,目前国际机票价格依然处于高位,整体国际航班仍需一定时间恢复至正常水平。日韩东南亚等航班数量多的航线,机票价格可能上涨。随着政策落地和航司运营能力的恢复,2023年暑期或将迎来出入境高峰。

孙琳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