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重庆“千米长宴”线下重归 上万民众欢聚古镇品年味

来源: 澎湃网
2024-06-01 16:23:30

  中新社重庆2月3日电 题:重庆“千米长宴”线下重归  上万民众欢聚古镇品年味

  中新社记者  钟旖

  “过年咯……开饭啦……”2月3日是中国农历南方小年,随着一声响亮的吆喝,中国 历史文化名镇——重庆市江津区中山古镇的“千米长宴”正式开席。千余米长的老街共设宴800桌,吸引上万名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同吃团年饭,共享传统

  “千米长宴”系中山古镇的传统民俗,最早源于宋朝。受疫情影响,民俗活动一度被搬至线上体验,这是“千米长宴”暌违4年重回线下举办。

  记者走进古镇,熟悉的节日气氛扑面而来:家家户户挂起喜庆的红灯笼,数层高的蒸笼里溢出米酒和饭菜香气,古镇特色小吃石板糍粑、烟熏豆腐等待食客品尝,摆在狭长老街内的宴席一眼望不到头,笑声、欢呼声不绝于耳,游客在街巷内摩肩接踵……

  在众人的期待中,67岁的杨光祥如往年一样展示“打盆”绝活。他将10份热气腾腾的菜肴盛放在一个长约2米、宽约20厘米的木托盆里,顶在头上,行动自如地穿梭于席间,为大家送去美酒佳肴。所到之处,总能引人驻足拍照。

  “这是我第15年来古镇打盆。虽然前几年有中断,但大家图喜庆的热情没有变,今年人更多了。”许是再回古镇颇感亲切,在叫好声中,杨光祥还演示了“青蛙晒肚”“金鸡独立”“雄鹰展翅”等花式动作,为节日助兴。

  席桌上,“一老”“一小”尤为显眼。9位80岁以上的古镇居民身着大红色唐装喜气洋洋。面对往来游客送上的新年祝福,100岁的龚故臣老人连连表示感谢。10位中山镇中心小学校的三年级学生为老人拜寿后,在“千米长宴”上大快朵颐。学生家长陈毅说:“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到古镇参加活动,希望他们在弘扬孝老爱亲传统美德的同时,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是慕名而来的。”在重庆工作两年的捷克人安德鲁第一次真正体验中国春节氛围,对每一处事物都充满好奇,兴奋地举起手机四处拍照。从未见过如此阵仗的安德鲁不断赞叹:“重庆漂亮,巴适的板(寓意很好、舒服)。”

  “为了带孩子寻找年味”,重庆市民邹洪霞早早预定了6桌宴席,邀请家族五六十人同行。看着古镇内灯笼高悬,游走的小贩叫卖着糖画、糖葫芦,还有打糍粑体验,她不禁想起自己在农村长大的日子,“这就是过年的仪式感”。

  千年古镇,民俗未改,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也让生长于斯的居民有了新期待。2023年10月,“90后”周洁宇带着手艺回乡,开起古镇第一家咖啡店。“我从小就参加‘千米长宴’,看着它越来越热闹,非常自豪。”周洁宇说。(完)

  今年是邓璇参加工作后的第二次春运。在春运开始的两个月前,邓璇便开始构思今年的漫画宣传作品。此后她花费3天时间,手绘了6幅漫画作品,涉及防疫、防诈骗、防盗等多方面乘车提醒。

  每年的回家路,老周都记忆犹新。

  “终于不用再周折辗转回家,我心情很好。”金门乡亲许凯翔说,“小三通”停航期间,他只能先到台湾岛内再回金门,造成时间、金钱上的无谓浪费。

  “拿到药的那一刻真是太激动了,非常感谢这些帮助我们的人。我腿脚不太好,正发愁怎么买药。”太华镇魁城村村民陈老先生如是说道。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为官40余年,始终戒奢崇俭,清廉自持。他真正做到了以民为本、与民同苦,每到一地都留下了清廉、勤政、爱民的美名,被当地百姓世代传颂。

  采育镇中心卫生院全科主任、家庭医生 段文燕:最初的时候肯定是慌乱的,因为你想想病人突然增多,而且你没有治疗的经验,主要是还没有药,你连退烧药都没有你能怎么办?所以说当时的心情真的是慌乱。

邱伟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