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陕西:十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4%

来源: 三九养生堂
2024-06-07 01:18:03

  第一,创新和产业加速融合。陕西是国家重要的科研和文教中心,发挥科教优势,激发创新活力,十年来,全社会研发经费 投入强度提高0.31个百分点、达到2.34%,技术合同成交额增加3500多亿元、突破4100亿元,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71.72%、提高15个百分点。培育形成航空工业、集成电路、先进结构材料3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屡破世界纪录,超导、特高压输电、新型显示等领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代煤化工、高端无人机、金属增材制造、旱作节水农业全国领先,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钛金属加工产业规模、重卡变速器产量全球第1。近三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长1.9倍和1.6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创新驱动发展驶入快车道。

  第二,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增强关中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陕北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陕南绿色循环发展。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加力提速,两市城区实现地铁直联,企业登记等380项政务服务实现跨域通办。十年间,全省县域生产总值达到1.62万亿、接近翻了一番,城镇化率达到65.16%、提高13.59个百分点。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小麦、油菜、番茄育种技术全国领先,国家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达到9个、居全国前列,全世界每7个苹果、每4个猕猴桃中就有一个产自陕西,羊乳、木耳、茶叶等“土特产”正成长为“大产业”。

  第三,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深入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土地、技术、数据等要素配置效率不断提高,截至去年底,实有企业156.5万户、十年增长了3.1倍。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进,省属企业营收、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居全国前列。我们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率先实现中亚五国通航全覆盖,杨凌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累计为130多个国家培训了4700多名农业官员和专业技术人才。近三年,陕西中欧班列开行量年均增长12.8%,突破5300列,开行量、重载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居全国前列。十年间,全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4.2%、高于全国9.2个百分点,自贸试验区探索的集成退税服务、通关便利化、科创企业票据融资等38项创新经验向全国推广。

  第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陕西牢记“国之大者”,践行“两山”理念,秦岭陕西段生态环境优良等级面积达99.3%,林地、草地、湿地占全省总面积的71.3%,黄河流域主要支流年均入黄泥沙量较上个十年减少三成,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稳定在II类以上。绿色转型步伐加快,煤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绿电装机规模十年间增长了8.5倍、突破4000万千瓦,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实现新突破,累计封存二氧化碳45万吨。

  从浙江全省来看,RCEP带来的减税效果也十分明显。2022年1—11月,浙江省除宁波外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4.8万多份,减免关税1.48亿元人民币。在RCEP关税减免和原产地累积规则的带动下,浙江企业有效规避了出口过于集中欧美带来的风险,进一步优化了全省的出口结构,巩固了浙江的制造业优势。

  从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中,阿根廷罗萨里奥大学中国阿根廷研究小组协调人卡拉·奥利瓦看到了拉中贸易进一步向好的希望和机遇。“中国已成为拉美地区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拉中经贸活动已成为拉美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奥利瓦说,“我坚信一个更加现代化的中国能为世界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22年前11个月,我国与RCEP成员国进出口总额1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占我国外贸总额的近三分之一。其中,我国对RCEP成员国出口6.0万亿元,增长17.7%,高于我国出口整体增速5.8个百分点。

  回首2022,中国青年的身影令人难忘。他们敢于担当,挺身而出,扛起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

  6月下旬,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主持首次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吸引众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一系列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大举措,受到与会各方热情称赞。

  据悉,后续国铁西安局还将根据游客的出行需求,在每周三、周六、周日定期开行西安至秦岭定制服务列车,为游客赴秦岭赏雪提供充足的运力保障和优质的个性化服务。(完)

陈欣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