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根基

来源: 能源网
2024-06-20 18:11:29

  【专家视点】

  作者:郭跃文(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研究员,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特约研究员)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每一次生产力的重大突破、新的生产力质态的形成,都离不开科技 人才的发明创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取得新成效,生产力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关键就在于凝聚了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要打造优质的人才生态环境。人才集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人才能否向某一区域流动和集聚,关键看该区域是否具有促进人才发展的良好人才生态环境。要打造优质的经济环境,要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人才吸引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活动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要打造优质的文化环境,营造爱才、惜才、敬才、容才的文化环境,让人才的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创造源泉汩汩涌流。良好的人才制度是集聚人才、留住人才、用活人才最重要的环境,要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不断增强人才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完备性和先进性,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科技竞争优势。

  要打造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战略科学家是科技人才中的“帅才”,是引领科技前瞻布局、带动重大领域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少数”。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坚持实践标准,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担纲领衔者中发现、培养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能力强的科学家。要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要集聚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青年科技人才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必须优化青年科技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让人才金字塔塔基更实、塔身更壮、塔尖更高。

  要构筑坚实的产业人才队伍。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离不开高水平产业人才的支撑和保障。要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是战略人才力量的核心组成部分,担负着引领科技自主创新和产业自主可控的重要使命,是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要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国家队作用,围绕国家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组织产学研用协同攻关。要培育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高技能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必须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两次降准为实体经济提供超1万亿元长期流动性,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方式投放流动性,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适宜的流动性环境。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1.8%,比上年末高2.8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比上年多增1.36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6%,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2.01万亿元,比上年多增6689亿元。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看到,大部分旅客都已提前通过小程序录入信息,经由现场关员扫描生成的二维码后,实现“秒通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海关副关长赵兆表示,如果有旅客存在手机使用困难或申报有误等问题,也可以在自助验核一体机上现场申报。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发放一年半以来,科学家不断获得新发现。

  指夹血氧仪的上游原材料主要有组件、LED灯、芯片以及传感器等。一血氧仪厂家相关负责人曾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当市场有热度后,上游厂家也有不同程度的涨价,加上人力成本、物流等因素,传导至终端的价格有所上涨。

  <strong>必须坚持胸怀天下。</strong>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深刻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罗思义认为,与媒体和政客相比,企业界对经济前景的冷暖感知往往更为清醒和明智,“因为企业如果不基于事实作出判断,就会错失发展良机,犯下战略性错误。”

吴旻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