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加速演进,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如何发展?

来源: 能源网
2024-06-03 04:18:30

  中新网北京12月1日电 (王梦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中国各地已试点多年,取得了初步成就但也面临问题。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医疗保险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社保管理论坛上,专家与业界代表齐聚,为中国长护险制度发展探路。

  长期护理保险,是指为达到规定失能等级的长期失能参保人,提供生活照料和专业护理服务或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也被称为“社保第六险”。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演进,衰老引发的失能失智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正逐渐演变成“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社会问题和束缚劳动力供给的经济问题。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自2016年开始,先后在49个城市开展长护险制度试点。中国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长护险制度参保人数约1.7亿人,累计超过200万人享受长护险待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会上指出,七年来,中国长护险试点的参保规模不断扩大,制度的劳动力溢出效应和产业促进效应正在形成,各地制度创新百花齐放。

  辽宁省盘锦市委常委、副市长段家喜介绍,目前盘锦市长护险参保人群55.8万人,待遇享受人群4512人。截至今年10月末,盘锦累计评估受理申请近七千人,通过率在90%以上。“健全了居家护理和机构护理并行的护理服务体系,实现了长护险制度试点常态化运行。并且有效减轻了老百姓,特别是重度失能人员家庭的护理负担,也一定程度上产生激励了全新养老服务行业的形成”,段家喜表示。

  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处处长杨菁介绍,北京自2022年开始进入中重度老龄化时代,60岁以上老龄人口约占21.3%,预计到2025年将有500万老龄人口。北京市石景山区自2018年启动试点,逐渐形成了一套服务需求评估与服务内容对应的服务体系,建立了四级职业照护师培训体系,取得初步成效。

  然而,杨菁也指出,试点在城乡筹资标准、失能评估标准多样性、服务需求与服务内容匹配度、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经办管理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和挑战。

  谈及挑战,泰康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挺军借日本经验表示,劳动力短缺和产业 规模化、经济化不足是整个养老行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当前中国长护服务呈现“小、散、乱”格局,未来发展的核心在于做大长护保险支付,以形成规模经济、摊薄固定成本,促进标准化、规范化、职业化服务提供。

  中国国家医疗保障局原副局长陈金甫持类似观点,他强调照护服务一定要走市场化、职业化、规范化道路。新一轮改革开放要打破束缚、重建机制,寻找变化发展模式,用社会治理机制构建驱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引入科技创新和社会参与。

  对于长护险发展未来,陈金甫呼吁,作为新险种,长护险可以开启更高层次、更高标准、更为精细和更加科学的制度设计。最重要的是把长护险政策数据化,用数据描述长护险基本政策,揭示客观规律,传导机制作用,评价社会运行效果。“完全可以做到”,他说。

  郑秉文的态度更趋保守,他认为从功能定位、运行模式、保障模式、筹资模式、服务模式五个方面来看,不能一步到位,要分两步走,按“两阶段推进”,2035年之前为第一阶段,2035至2050年为第二阶段。他提议在49个试点城市设立“两阶段推进”过渡期,并尽快推向全国。(完)

  ●组织委属媒体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报道,会前推出《新时代十年:汇聚起各民族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等长篇报道,在学习强国平台点击量超530万。

  “相对医学发展历史来说,新冠感染是一个新生事物,病毒在人体内存在的时间、感染的部位、对器官功能的影响,等等,还需要系统的全面研究。”陈德才说。

  易炼红希望港澳华侨委员、港澳台侨代表人士始终关注家乡发展,时刻用心感悟浙江发生的精彩蝶变,多为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努力打造“重要窗口”、奋力推进“两个先行”鼓与呼、添砖瓦;真诚厚植家国情怀,主动融入浙江发展的火热实践,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团结奋斗,当好领头雁,画好同心圆,搭好连心桥,传递好声音。

  同时,贵州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新增识别9.09万监测对象,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常态化开展“3+1”保障“回头看”,保持问题动态清零。

  数据显示,贵州预计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左右、总量达到2.0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左右,一、二、三产分别增长4%、2%和1.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8%;城镇新增就业60.92万人;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和6.5%左右。

  “灸童”是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中国动漫集团共同推出的中医药动漫形象。2022年1月发布以来,推出了《灸童说: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青蒿素”》等多期动画短视频,作为中医药文化小使者面向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600多所中小学的20万名学生宣传预防近视知识,其文创产品进驻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相关新闻点击量过亿次。目前,“灸童”已经成为活跃在互联网上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新“网红”。

黄仲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