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峡论坛)台湾青年“造心师”:在大陆创业,未来可期

来源: 雷科技
2024-06-17 11:06:00

  中新社厦门6月15日电 题:台湾青年“造心师”:在大陆创业,未来可期

  作者 郑江洛

  “大陆是我实现理想的沃土。”15日在厦门举 行的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大会上,台湾青年科学家、“造心师”徐博翎讲述了自己“登陆”的圆梦之旅。

  “父亲的事业正好遇上改革开放的好时机,生意蒸蒸日上,他非常庆幸当时自己回到大陆创业。”徐博翎说,从小父亲就告诉她,21世纪一定是中国人的天下,一个中国人要成大事,必当逐鹿中原。“父亲也一直告诉我,将来一定要回到大陆发展。”

  上学时,利用暑假时间,徐博翎在父亲上海的工厂帮忙,从事做电路板、焊接电子元件、画机械设计图、写程序代码等工作,“这也为我后来在大陆从事科技板块的创业埋下了种子”。

  30年后,徐博翎作为台商新生代,带着海外学成的前沿技术,毫不犹豫“登陆”发展。

  在英国剑桥大学和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徐博翎一直从事人工心脏和人工器官的研究。2013年,她受邀成为苏州大学的特聘教授。

  2017年,苏州大学启动产学研支持计划。徐博翎创立心擎医疗(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希望从人工心脏开始,打造多器官的生命支持平台”。

  “我是科技工作者,为医生打造跟死神搏斗的武器,拯救生命是我毕生追求的梦想。”徐博翎告诉中新社记者,她所在的团队已经成功研发了中国第一款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并于今年4月获批上市,填补了大陆临床的空白。

  在徐博翎看来,大陆对于高端医疗器械发展的支持,良好的营商环境,加上繁荣的市场,是她一路走来的机遇。

  徐博翎表示,大陆提供给台胞的政策和福利充满温度,令她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开创事业,有勇气走向更大的世界舞台。

  “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回苏州,你什么时候去上班?”来厦门之前,徐博翎回了一趟台湾,两岁半女儿的问话让她发现,一家三代人已经从父亲口中“到大陆发展”变成了“回家上班”。

  1961年,汤松园随父母回国,先期被安置在厦门同安的华侨农场,1965年又被安置到宁德市东湖塘华侨农场。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1/84/16887758056722349272.jpg" alt="" />

  《措施》明确对春节期间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外卖电商平台或企业、邮政快递企业、建设施工项目,按照每人每天150元的标准给予相关员工留工补贴,外卖骑手、快递员、建筑工人均可享受。

  一个家如此,一个企业、行业更是如此。

  文化活动方面,按照文化创意展示、民俗互动体验、红色线路游览、精品特色花卉、特色商业活动等多个主题板块,各公园精心策办迎春活动61项(其中线上14项,线下类47项),突出“中国年、中国味”,满足各类人群的多元文化需求,多彩的活动为广大市民奉上喜庆难忘的文化盛宴。

  三易其稿,近万页稿纸,五年时间里梁晓声完成了三卷本共115万字。这是他所有创作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写得最辛苦的一次。他的指甲写到扭曲,后来呈半脱落状态,脑袋上“鬼剃头”一般地掉发,到最后连手也不听使唤了。责编在手稿中发现,第一卷的字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第二卷时开始慢慢胀开,到第三卷字里行间已经“拳打脚踢”了。

谢珊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