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千年瑶绣走向世界

来源: 宣讲家
2024-06-03 13:53:20

  中新社贺州6月2日电 题:广西千年瑶绣走向世界

  作者 韦佳秀

  图案在脑海中成型后,运用瑶绣“反面挑花”技巧,让针线在指尖“飞舞”........在广西贺州绣娘李素芳的熟练操作下,一幅栩栩如生的绣花图样就完成了。从事瑶绣保护传承十几年来,李素芳通过手中的针线,让传统瑶绣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舞台。

  瑶族刺绣技艺已延绵近千年,2006年10月,以贺州瑶族服饰为代表的瑶族服饰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素芳是土生土长的贺州瑶家人,也是贺州瑶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

  李素芳生于瑶绣世家,从小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瑶绣技艺。2008年,在外务工的她回到家乡开了一家瑶绣工坊,正式接过母亲手中的绣花针。几年时间里,她梳理总结了贺州市不成体系的瑶绣绣 法,掌握了当地六个瑶族支系的服饰制作工艺。

  李素芳介绍,贺州瑶绣以红、绿、黄、白、黑五色丝线为料,用黑、蓝、白布打底。“贺州瑶绣的特点是‘反面绣’,即从布料反面下针,在绣品正面呈现图案。”她说,这个工艺做出的绣样更加立体、生动,但难在挑花的手要准、稳,一旦绣错一步就要重来。

  2016年,李素芳在当地建立瑶族服饰传承基地,带动500多名绣娘居家就业。目前,该基地每年可生产瑶族传统刺绣和织锦1.2万多张,生产传统瑶族服饰2100余套和手工艺品5600多件,每年每户绣娘家庭增收在5000元至40000元人民币之间。

  同年,李素芳制作的《瑶族盘王印章》和《年年有鱼》两种瑶绣图案作品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征集,用于装饰在笔记本封面,赠送给各国官员。贺州传统瑶绣产品也由此走上世界舞台,远销法国、美国、泰国等国家。

  近年来,李素芳大胆尝试创新,推出潮流时尚的瑶族服饰。“瑶族历史上没有文字,其服饰上的图案藏着瑶胞的生命情感和历史密码。”李素芳称,在改良过程中,她保留了传统的瑶绣图案,并选用更符合当代审美的材质和配色。在她的绣坊,还可看到融入瑶绣元素的抱枕、装饰画、围巾等,产品琳琅满目。

  李素芳还牵头建设贺州过山瑶家非遗文化园,业务分为非遗技艺培训、文创产品生产、服饰文化展示与体验、民俗旅游等四大板块。自2020年正式营业以来,共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在该文化园内接受瑶绣培训的学员已有上万人。

  2023年,作为“世界邮票上的中国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等机构同联合国邮政,以及多个欧洲国家邮政,为李素芳全球公开发行一套以“致敬改革开放45周年和联合国中文日”为主题的邮票与珍藏册。

  对此,李素芳称倍受鼓舞。未来,她将以日常生活为素材进行创作,使传统瑶绣手工艺品更加实用化,让瑶绣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完)

  另一方面,台湾民间实已表达出对两岸开展对话越来越高的期盼。去年底岛内新一轮地方选举的结果表明,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是台湾社会主流民意。台湾“民主文教基金会”12日公布的《民众对当前两岸关键性问题的看法》民意调查显示,46.7%的台湾民众同意以“九二共识”为前提重启两岸交流对话,明显高于表示不同意的民众(35.8%)。显而易见,历经过去一年民进党当局亲美倚美、不时挑动台海风浪,许多民众已不愿再承受此种动荡风险。

  目前,“青海省自然资源‘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地政管理系统”经多地区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的多轮测试和试运行,目前已达到广泛试运行条件,现正在按照要求进行修改完善,形成“青海省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系统”。

  据悉,美国国会上个月通过了一项1.7万亿美元的政府拨款法案,其中包括向乌克兰提供45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美国持续向乌克兰提供军援的举动在国内也引发了不少抗议。

  由于基层乡村缺少医生,2013年,到龄退出村卫生室的“老陈”,在家养老休息2个多月后,又被返聘回江黄村卫生室继续为村民治病。

  上世纪80年代着手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以来,目前已累计改造坡耕地面积1477万亩,治理改造成效非常明显,近年来通过监测显示,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比重有所上升,迫切需要加大坡耕地治理力度。

  <strong>双碳”目标需全产业链协同推进</strong>

杜志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