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陶都”窑火不熄:“Z世代”接过祖辈技艺

来源: 能源网
2024-06-11 18:03:50

  中新网吉林6月11日电 题:“北国陶都”窑火不熄:“Z世代”接过祖辈技艺

  中新网记者 石洪宇

  近段时间,在缸窑镇溪浪陶社,齐春雪每天都会守着1米多高的天然气窑口。窑火旺盛,她仔细观测火苗,窑内陶器釉面的色泽逐渐由灰色变成墨绿色。她的身旁,聚满了参观的游客,和她一起感受着窑口带来的热浪。

  25岁的齐春雪家里三代人均从事过制陶业,如今她也参与进来,师从吉林缸窑烧造技艺非遗传承人刘秀利,钻研制陶技艺。

  “对家乡的泥土有情结。”烧完这窑陶器,齐春雪准备去山上再淘些土,调出适合烧制的窑土。

  齐春雪所在的吉林市龙潭区缸窑镇,清代时因烧制陶器而得名“缸窑”,产量、品类、质量等均享誉全国,后来又有了“北国陶都”的美誉。辉煌时期,当地生产的建筑陶、工艺美术陶等陶瓷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

  齐春雪说,吉林市作为中国满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缸窑的陶文化展示了满族民众的生活习惯和审美特点,实用性与形态质朴兼备。

  在缸窑镇的辉煌时期,从事制陶产业的逾2000人。随着水缸、坛等器皿大范围退出中国居民的生活,镇上大型工厂陆续减产或转型,制陶人员如今只剩下数百人。近些年,以刘秀利为代表的老师傅们仍坚守着“窑火”,在各类节庆活动中展示这项非遗技艺,同时免费开设培训班,吸纳年轻的陶艺爱好者。

  刘秀利开设的缸窑烧造技艺培训班上,齐春雪就是学员之一。学员中, 像齐春雪一样的“Z世代”超过三成。

  26岁的刘欣竹也是缸窑镇人,“我三岁就在后山玩泥巴”。眼下,她正在陶社苦练拉坯,尝试制作造型新颖的摆件。她还组建了一个“宣发小队”,拍摄视频、撰写文案,在社交媒体上推广这门技艺。

  年轻人的加入让当地看到了希望。为了推动“北国陶都”转型,当地已规划占地逾1.7万平方米的缸窑陶瓷文化创意园,主体工程包括老窑帽遗址、烧制技艺体验及工作室、北方民宿文化院、缸窑非遗烧制演示中心等,旨在让更多人了解这里的制陶历史及文化。

  齐春雪烧制的茶壶已经出窑,她认为薄厚还差一些火候。“我还要提升技艺,让陶品更精致。”齐春雪希望小镇的窑火一直旺下去。(完)

  2022/2023全国花样滑冰锦标赛男单比赛于12日全部结束,18岁小将陈昱东在自由滑比赛中获得124.23分排名第一,最终以总分193分逆转夺冠。韩文宝以191.70分摘得银牌,戴大卫以188.69分获得铜牌。

  “澳门年轻一代对滑雪非常有兴趣。”河北省政协委员、冀澳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孙耀宗在内地有着多年雪场工作经历,并多次参与冬奥推广活动。

  中企协秘书长、中国贸促会驻欧盟(比利时)代表处副总代表赵峰代表中企协会长马向军致辞,表示面对新冠疫情、能源危机、地缘冲突,中企协会员单位在危机和变局中抓住机遇,创新发展,为驻在国经济复苏做出贡献,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与当地各界一道共克时艰。

  包括北京40余位台湾青年在内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台北、高雄、澳门等地台胞相聚“云端”,通过体验非遗制作、书写春联等方式,感受年俗年味,表达对于新春的祝愿与期待。

  评 论丨杨立新

  据悉,此展览将在2023年2月4日正式开幕,持续至3月4日。(完)

胡宝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