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招考递补风波,越是高校“自主”越需“自律”

来源: 台海网
2024-05-30 22:36:36

  ■ 社论

  既然“自主招收”的大趋势无法逆转,眼下就更需要教育部门用“严格审查”和“严肃流程”来回应社会的关切。

  据报道,5月27日,一名自称参加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的网友在互联网发布举报,称在该校地理学博士录取工作中,7名先前无报名材料公示、无考试成绩公示、无面试考试的硕博连读生进入录取递补名单。在5月23日该学院发布的录取名单中,这7名硕博连读生已经有3名被确定拟录取。学院回应称正在全力调查,将按照公平、公正原则处理。

  过去几 年,一些双一流高校博士研究生招生陆续取消统一考试,“申请—审核”制成为大趋势。这一制度从诞生之初,社会评价就呈明显的两极分化之势:支持的人认为这样更符合学术选拔和培养的规律,“选择更适合的人去读博士”;反对者则认为此举很可能让博士选拔沦为人情交易,加剧学术近亲繁

  为了消除这些潜在的风险,多数学校都在实际操作中增加了不少硬性规定,以保证选拔流程的公平公正。

  就以深陷舆论风波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为例,在其《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方案》中就明确说明,专家要对包含硕博连读考生以及“申请—审核”制考生在内的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审核合格方能进入综合考察。此外,《方案》对笔面试流程、评分与录取细则等都给出了详尽的解释。

  只不过,当前“申请—审核”制方案并没有公布材料审核入围的标准,也很少明确导师自主裁量权的边界,使得院系和导师在博士研究生招录中的权力被无限放大,也留了很多可以动“歪心思”的灰色地带。

  一些学院和导师,出于对本校优质生源的爱惜和保护,在情感和操作上就会有所倾斜,这也导致一些“背景”不太好的申请者常常吃“哑巴亏”,稀里糊涂就被淘汰了。

  一面是持续增长的博士申请人群体,一面是不断推出的本科直博、硕博连读等自主招录模式,留给一般申请者的机会越来越少,也不怪大家都拿着显微镜去看高校招录的各个环节。既然“自主招收”的大趋势无法逆转,眼下就更需要教育部门用“严格审查”和“严肃流程”来回应社会的关切。

  比如,去年刚刚全面转向“申请-审核”制招生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不少学院的博士招生实施方案中都明确写到“招考过程对所有考生一视同仁,特别对于本单位职工,不得因为考生是科研团队成员而有额外优惠政策或特殊处理”,一旦发现,“对违规违纪的导师,将取消其招生资格,情节严重者,还将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对违规违纪的学生,取消录取资格,计入考生诚信档案,并视情节要求其1-3年之内不得报考学校博士研究生。”这对导师和考生,都有足够的威慑力。

  徐嵩表示,“养老服务专岗制度”以实现老有颐养为目标,花小钱办大事,通过提高养老服务信息的信息对称,打通养老服务对接的“最后50米”,有望有效提升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幸福感,提升政府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刘正琛介绍,“博世-联爱”青海省儿科医学奖学金于2020年开始已连续评选三年,共支持青海儿科方向本科生、研究生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90人次,涉及金额448000元。此外,还设立了“肿瘤社工中心”(派遣专业医务社工进入科室,为患者及家庭提供专业社会-心理服务)和“医疗卫生技术评估中心”(对尚在医保目录外的新药进行卫生技术评估、开展公共卫生政策研究等)。

  兔年春节临近,2023年综合运输春运今日(7日)正式开启,至2月15日结束,共40天。

  今年他们还联合10多家爱心企业,为春运返乡摩骑提供2000份爱心福袋。此外,在广东的12座“司机之家”向夫妻从事跨省运输的家庭赠送1000份关怀礼包等。

  新年开训,他们基于新大纲规定的能力目标,模块化组织针对性训练,围绕部队的战场适应能力,融入体系能力,对地打击专攻精练,深研武器系统的全功能使用,夯实基础,建强骨干,拓展能力,提升部队战斗力。

  <strong>节后公路将会出现两个返程高峰</strong>

许军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