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密集公告!高息存款产品正在减少

来源: 中国汽车报
2024-06-24 06:59:18

  中新网5月10日电(中新财经 宫宏宇)“大额存单要停售”、“智能通知存款也要没了”……近日,银行存款产品的频繁调整引发众多储户关注。

  面对息 差收窄压力,多家银行不约而同走上了压缩存款利率成本之路。日前又有平安、中信银行宣布将停售智能通知存款产品。银行高息存款产品限量、下架,更多储户正在把目光转向理财和保险产品

  自去年银行存款利率多次下调后,兼具稳定性和高收益的大额存单是现今许多储户的最爱。不过,多家银行近日却传出大额存单停售的消息。

  民生银行宣布,5月7日起停售半年期及以上大额存单产品。目前,民生银行APP上在售的大额存单仅有1个月及3个月期限,利率均为1.7%。

  另据媒体报道,招商银行也已“暂停发售3年期及以上大额存单”,APP上找不到大额存单产品。

  对此,中新财经记者通过招行内部员工了解到,招行大额存单并未停售,只是数量有限且只针对新转入资金客户开放,在APP上没有直接显示。

  尽管多家银行仍保留大额存单产品,但大多调低了存单的利率,或是收紧额度,只对特定用户开放。普通储户买到大额存单的难度越来越大,堪称“一单难求”。

  无独有偶,与大额存单相比期限更短、取用更活的银行智能通知存款产品也迎来重大调整。

  中新财经注意到,“五一”假期前后,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渤海银行、大连农商银行等十余家银行密集公告称,已下架或即将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还有业内人士告诉中新财经,5月15日前后,根据监管要求,银行业的智能通知存款产品将普遍停售。

  两大“热门”存款产品相继调整,背后正折射出银行在息差收窄压力下,减少存款负债端成本,缓解业绩压力的紧迫感。

  去年以来,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和贷款利率下行,导致银行贷款利润持续收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商业银行代表利息收入和支出差值的净息差已降至1.69%的历史低位,低于监管合意水平。

  专家表示,今年存款利率或也将继续调降。中新财经注意到,随着银行存款产品迎来变化,更多储户正在把目光转向理财和保险产品。

  “买不到大额存单,我买了5年期的分红型保险,算下来年利率也能达到3%以上,也比较稳定。”储户小希告诉中新财经。

  此外,还有人抓紧利用最后的“窗口期”买入大额存单,特别是一些民营银行、外资银行3%以上利率的大额存单。

  谈及理财新选择,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接受中新财经采访时表示,在各类资管产品收益率以及存款利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投资者应尽快调整好投资心态,平衡好风险和收益的关系,综合进行资产配置。(完)

  必须承认,就当前的现实情况来说,大数据隐私挖掘的“杀伤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大数据隐私保护的能力;换句话说,在大数据挖掘面前,当前人类有点不知所措。这确实是一种意外。自互联网诞生以后,在过去几十年,人们都不遗余力地将碎片信息永远留在网上。其中的每个碎片虽然都完全无害,可谁也不曾意识到,至少没有刻意去关注,当众多无害碎片融合起来,竟然后患无穷!

  2022年8月23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收到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发来的感谢信。原来,在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的服务推动下,雄商高铁山东段控制性工程先行用地顺利获得自然资源部批复,为黄河特大桥等控制性工程先行开工建设提供了强大助力,可保障年完成投资33亿元。

  一方面,德国虽然可以从美国、中东、挪威以及北非买到天然气,但价格都是俄罗斯管道天然气的数倍。同时,德国缺少液化天然气(LNG)海上专用码头和接收站等基础设施,即便立即开工建设也不可能很快投入使用,必然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此前在5日,泰国政府召开跨部门协调会议后表示,要求自9日9时起,国际旅客需出示疫苗接种证明和保额不少于1万美元的健康保险。

  另据德媒报道,经过长达数月的激烈谈判,欧盟成员国近期终于就欧盟天然气价格上限达成一致,决定将天然气价格上限设定为180欧元/兆瓦时,以帮助欧洲消费者和企业应对能源价格压力。该限价机制将于2023年2月15日启动,其最终实施效果将对德国的能源价格和经济前景构成一定影响。

  在中国煤炭界,就有这样一个人,他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扎根煤海矿山,攻克了干法选煤、高效筛分等世界性难题,为绿色低碳中国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就是我国矿物加工专家、中国矿业大学教授赵跃民。

许志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