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协同 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 能源网
2024-06-23 03:11:09

  中新网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 吕少威 陈杭)北京将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协同,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力服务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生态培育,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积极布局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培育生物经济,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充分释放绿色经济潜能。

  这是记者22日从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新闻中心举办的“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率先出台“数据二十条”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鑫介绍,2023年,北京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取得新突破。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加强,怀柔科学城16个设施平台进入科研状态,“悟道3.0”大模型、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夸父”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涌现,全国首家国际性研究医院建成投用。“三城一区”创新能级稳步提升,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承接三大科学城成果超过270个。

  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提速,率先出台“数据二十条”,启动全国首个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6家医院数据流通交易在全国率先破冰。24个大模型产品通过备案正式上线,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完成160平方公里建设。加快实施“新智造100”工程,103家企业完成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扎实推进,“京通”用户超过2200万。

  擦亮“北京服务”营商环境品牌

  张鑫表示,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将更加自觉把北京发展放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考量,努力在推动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城市副中心发展、毗邻区域协同发展、平原新城发展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北京将出台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实施方案,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力争在人工智能、6G、新材料、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制定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专项扶持政策,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产业综合集聚区。

  北京将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以多场景、高品质供给满足市民多层次消费需求。北京将谋划建设“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举办系列高水平赛事等。精准加力有效投资,在“增、补、拓、改”上下功夫,释放城市更新和产业投资潜力,加快推动“三大工程”实施。

  在深入推动改革开放先行先试方面,北京还将擦亮“北京服务”营商环境品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面提升“两区”建设水平,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完)

  在黄鹏智看来,在城市中建一条索道,对整个城市的整体美化,以及对两岸的交通便利都会有提升。他说,如果跨江索道修建适宜,从空中观赏黄浦江两岸的景色,是有一定观光价值的。

  谈及法美和欧美的盟友关系,马克龙则说道:“成为盟友并不意味着成为附庸,仅仅因为我们是盟友,仅仅因为我们一起做我们决定做的事,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独立思考的权利,并不意味着要去追随我们盟国国内最极端的那群人。”

   4月3日至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率调研组一行赴山东济南、青岛两地开展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李生宇说,很多煤矿分布于蒙古国南部戈壁,且都是露天矿。露天矿开采需要剥开表面的土层,开采范围非常大,而且也没有采用多少环境保护措施,一旦遇到干燥、起风的天气,挖出来的尘土随风飞扬。而且,采矿改变了地下水或者河流等条件,加剧了草场生长环境的恶化。

  这名法国外交官透露,马克龙认为,上周在美国加州发生的“蔡麦会”事件,是一种“挑衅行为”。他还补充称,美国国会中的一些共和党高层,试图“操弄台湾问题对华施压”,但欧洲不会被拖入其中。

  但在2021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这份文件确立了我国要构建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三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王嘉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