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十问十答|如何通过协同教育、科技和人才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来源: 新华社
2024-06-24 23:18:44

  中新网6月24日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

  如何通过协同教育、科技和人才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中国新闻网联合出品“新质生产力十问十答”专家谈栏目,邀请权威专家解读新质生产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鲍淑君表示,教育可以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可以预见,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场景扩大,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高新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将快速增长,给求职者带来更多机会。因此,教育需要满足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所以,我们正在优化课程设置,加强与企业和行业合作,通过实习和培训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科学技术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剂。鲍淑君认为,众所周知,在科技领域,最困难的是从0到1的原始创新,这意味着,基础学科的突破以及颠覆性和前沿技术的研究是最重要的。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到生物技术和绿色能源,技术就像涡轮推进器,为我们的新质生产力提供助力。我们通过“揭榜挂帅”开展重点研究项目,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人才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加速器。鲍淑君表示,具有创造力的高端技术人才将推动新质生产力达到新高度。数据显示,中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由2012年的约325万人年提高到2022年的635万人年,稳居世界首位。特别是优秀青年科研人员涌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比超过80%。

  鲍淑君指出,通过统筹协调,我们还会推动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打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国际人才交流。

  鲍淑君认为,新质生产力不是某个国家的“独唱”,而 是各国的“大合唱”。所以,中国愿意同国际社会一道,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开展合作。

  “中国将与世界各国共享资源、市场和科技创新,让新质生产力惠及全人类。”鲍淑君指出,我们秉承无国界、无障碍的科学开放精神,坚持科技创新人员和资源等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构建开放自由的国际科技合作生态,探索互惠互利的全球合作新模式。(“三里河”工作室)

  她感慨,基础研究领域能做出成绩、最有创造力的年龄段一般是30多岁,而中国的年轻科研人员却困于“追求短平快项目”的浮躁内卷之中。

  对于经济大省江苏、山东而言,常州是经济第五城,烟台是经济第三城。不出意外,两座城市大概率将在今年携手迈过万亿大关。届时,江苏有望晋级全国万亿城市最多的省份,山东也将成为事实上的“三核”省份,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蓄能聚势。

  因此,在这样一个互相嵌套的科研管理体系中,作为科研管理机构的政府、负责组织研究的科研单位和一线科学家之间,权责是模糊和失焦的。“这也是为什么2019年全国多地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后,项目经费实行定额包干,只定总量,对执行细节不做约束,本是为了放权给科研人员,但现实中却起到了反向刺激,让人们想申请更多项目的原因。”周忠和说。

  为促进当地房地产市场有序发展,近年来,淄博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出台扶持政策、组织房产交易博览会、加强市场调研座谈等,旨在吸引更多的购房者参与其中。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科院某基础研究所所长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目前,各类项目来源不一,都有各自管理部门,比如科技部、基金委等。研究所对科学家所在的课题组只有保障义务和财务管理责任,但因为项目不是自己选的,所里既没有资源、也没有权力对项目任务进行调整,同时也不对项目的缺失或对错负责。

  作为美国驻华大使,此前伯恩斯的账号高度关注美国在中国以外的事务和政策,频繁转发美国总统拜登和国务卿布林肯的推文,对寥寥一些中国议题也流于美国视角;而在过去几天里,伯恩斯则聚焦于中国,在很多细节上试图描述中国和中美关系的积极面。

谢婉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