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成果+南沙转化+湾区应用”协同创新链正在形成 改革扎实落地

来源: 第一财经
2024-06-13 22:50:42

  央视网消息: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是粤港澳大湾区推进改革的“急先锋”,是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的重要载体。通过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入实施,港澳居民来广东生活发展更加便利,粤港澳协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总台央视记者 宋达:如今,港澳居民来广东无论是生活、就业、创业,都越来越便利。我身后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就是不少香港青年人“梦”开始的地方。开园至今,这里已经孵化了约700个香港创业团队。

  四年前,香港青年余广滔带着创业的梦想和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来到前海。前海的各项便利措施,特别是去年发布的“支持港澳青年12条措施”,帮助他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今年3 月,国家出台政策,在前海工作的香港居民,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香港税负的部分予以免征,回应了香港青年人的关切。

  在前海,从便利香港居民开立内地银行账户到便利香港企业跨境投融资……一项项改革扎实落地。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副局长 王锦侠:目前前海注册的港资企业达到9055家,注册资本金达到9469.47亿元。港澳23类专业人士经过备案以后就可以直接在前海执业。推动“前海港企贷”落地,前海法院首创“港区陪审”“港区调解”制度。

  如今,前海、横琴和南沙三大平台已形成696项制度创新成果,发布了301个制度创新案例。在广州南沙,港澳企业已落户近3000家、投资总额超千亿美元。粤港科技正在南沙联合创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办学,一批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呼之欲出,“港澳成果+南沙转化+湾区应用”协同创新链正在形成。

  广州市委常委 南沙区委书记 刘炜(广州南沙)与港澳共建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和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已经实体化运作。其中“走出去”基地服务全国、服务“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重大项目,累计进驻了100多家涉外机构,服务了180多家企业。

  总台央视记者 宋达:我们来到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它与香港园区一河之隔,直接跨境接壤。目前,河套深圳园区已汇聚160多个高端科研项目和1.5万名科研人才。其中的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是内地首个由港方运营、适用国际管理规则的科研空间,已经引入了40多个香港科创机构、企业和团队。

  未来河套预计将新增20万以上的高端人才,使河套成为“技术源头在香港、创业转化在内地、发展壮大在全球”的首选地。

  漆艺、石雕、锡雕、花灯、竹编、剪纸……闽台地区民间工艺有着很强的共通性。寿山石产于福建福州北郊寿山村附近,因稀少珍贵、石质温润、色泽美艳著称于世。以寿山石为原材的寿山石雕是闽台民间工艺的优秀代表。在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活动中,寿山石成为凝聚海峡两岸人民情感和文化共鸣的重要媒介之一。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自2016年开始至今,已连续举办七届。展览中呈现了部分参赛作品,寿山石在两岸艺术家的巧手雕刻之下绽放出绚丽光彩。

  <strong>感染新冠病毒是否会使基础病加重?</strong>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7/19/9387536106067828627.jpg" alt="bqtb" />

  来到广场负一层,黄伟煌和同事在远处就听见“小刘,整完货空出位置就马上安排第二条柜,必须趁着物流放假前多发几车。”原来是广州市普特礼品商行的总经理温颀正和工厂的员工通电话。春节临近,国外订单激增,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订单,为争取在年前赶货给客户,一边微信接单、一边打电话催生产发货,是温颀近两个月以来的“常态”。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17日电(记者 上官云)近日,“瑞雪红梅 欢喜过年”——游购乡村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举办。

  “面对‘罢工潮’,英国政府并非不想做出妥协,而是有心无力。在经济增长疲软的背景下,英国财政本身就存在巨大‘窟窿’。从2022年11月英国财政大臣发布的政府秋季预算案可以看出,未来一段时间,英国政府主要考虑的仍是如何缩减开支。因此,目前英国政府对民众只能采取一些安抚措施。”曲兵说。

童香皓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