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网红卖课乱象,或可设置“知识付费”反悔期

来源: 第一财经
2024-06-21 03:40:35

  郭元鹏

  近年来,网红卖课风生水起。一些网红披着情商、财商、成功学、精英教育等外衣,向粉丝销售所谓的“IP课程”,不少课程虽价格昂贵却备受追捧。一些网友认为,知识付费无可厚非,粉丝买网红的课程是“一个愿 打一个愿挨”;但也有很多网友质疑,网红卖课是假,制造焦虑后把粉丝当“韭菜”收割是真。(6月19日《工人日报》)

  “知识付费”似乎已经被网红们玩坏了:“10节课编程入门速成”“5分钟掌握写作技巧”“7节课学会理财”……各大平台上,以快速入门、迅速见效为卖点的课程随处可见。一些不良商家精准拿捏用户需求,通过夸大宣传、虚假包装等手段高价售卖缺少实质内容的课程,吸引一批又一批人为之买单。很多人在付费之后,并未获得等价的知识或服务。

  “知识付费”原本是一种不错的方式,既能让“知识拥有者”获得利益,还能让“想学知识者”学有所成,体现了知识的价值。然而眼下的所谓“知识付费”却是乱象丛生,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须及时有效治理,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知识付费”毁在一帮“没知识的人”手里。

  对于平台来说,需要对“知识付费”的内容进行审核。要组织专家对“知识付费”内容检验,看看达到了什么知识层面,是“花拳绣腿”还是“武功超凡”,依据其内容的优劣给出一个“指导价格”,而对于那些“虚假知识”“套路知识”则需要拦截在“知识付费”之外。

  此外,可以尝试设置“知识付费”的反悔期。目前,很多商品都赋予了消费者的反悔权,实际上“知识付费”也是一种商品,也应该赋予消费者这样的权利,对于那些物无所值甚至是坑蒙拐骗的所谓“知识付费”,要让消费者能“用脚投票”,要设置多少天之内可以“不满意就退款”的制度。

  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发文援引多位纪检监察干部的话称,现在对高利转贷行为还存在监管缺位问题。其中原因,既有行为人反复转移资金躲避监管,又有相关部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渠道尚未完全打通,无法做到全程、全覆盖监督。

  台湾三立新闻网稍早前报道称,九鹏基地因地处恒春山区,爆炸事件并不是第一次传出,早在2022年7月,在进行火药销毁作业时就曾发生爆炸并窜出大量黑烟,引起附近居民议论。

  据上述熟悉涿州水利人士的提到,涿州范围内的蓄滞洪区,过去20多年内都没开启过。《评估报告》提到,新中国成立后,小清河分洪区在1959年、1963年经历两次较大的洪水,最近一次开启,是为了应对1996年洪灾。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向媒体指出,北方城市蓄滞洪区启用不频繁,这使得公众乃至有些地方干部可能都不知道,所在区域属于蓄滞洪区。

  在8月3日接受媒体采访时,黄平看着镜头,冷静而克制地讲述中图网损毁的书籍和预估遭受的经济损失。一天后,同样是在镜头前,他在安静的直播间里慢条斯理地复述,再也克制不住情绪痛哭。    

  童晓辉表示,公安机关收到高利转贷的线索主要有两类:高利转贷者没有还清银行贷款,银行发现线索后主动报案;纪委监委发现公职人员涉及高利转贷的线索后,移送到公安机关。

  包括王新在内的数位受访者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银行应充分评估高利转贷利益链末端者(指最终接盘的“转贷人”,例如民营企业家)的实际需求,多给他们贷款扶持,让高利转贷者失去存在空间。

刘永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