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城市入选2023科研城市全球20强 北京居首上海第三

来源: 海报新闻
2024-06-23 08:20:58

  中新网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 孙自法)全球知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11月22日在线发布《自然》增刊“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其公布的全球领先的科研城市及都市圈的最新名单显示,北京仍然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科研城市,纽约都市圈、上海、波士顿都市圈、旧金山湾区、南京、巴尔的摩-华盛顿、广州、东京都市圈、武汉排名第二至第十位。

  中国另有5个城市跻身全球前20强,包括合肥(第13位)、杭州(第16位)、天津(第18位)、深圳(第19位)和西安(第20位)。这意味着中国共有10个城市居于全球科研城市前20位,比去年又增加两个。在这些中国科研城市中,根据调整后的份额,增幅最快的4个城市是西安(38%)、深圳(33%)、广州(29%)和天津(26%)。

  施普林格·自然向媒体提供信息说,其全球科研城市及都市圈的最新排名依据,是这些地方2022年在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所追踪的82种自然科学期刊上的科研产出情况。根据自然指数主要指标之一的份额(Share),2021至2022年,中国科研城市在自然指数中的表现持续上升。其中,北京贡献了中国在自然指数总份额的近20%。

  “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增刊还显示,地球和环境科学研究,包括与应对气候变化和污染相关的研究,正在帮助中国科研城市在自然指数中快速上升。北京和南京是该学科领域增长最快的中国城市,2021至2022年调整后份额的绝对增长值分别为165和71。

  自然指数主编西蒙·贝克(Simon Baker)称,根据自然指数中的科研产出,世界上最大 的一些城市地区在领先科研城市的榜单上占据主导地位,这并不奇怪。本期增刊展示一些为农村社区带来关键性的进步和福祉的项目,其中包括一个屋顶太阳能电池板的项目,该项目有助于增加中国村庄的清洁能源使用和减轻贫困。

  据了解,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发布的同时,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GIHI)2023当天也正式对外发布。该指数显示,2023年有更多的中国城市跻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行列,其中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和上海居于全球前10位。GIHI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与自然科研团队联合编制,从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和创新生态3个维度,对全球119个科创城市进行评估,使用包括自然指数、数码科研旗下数据库等多种数据来源。(完)

  这些社会应急力量携带生命探测仪、卫星电话、搜索装备、破拆装备等300多台(套),搜救犬4只,正在陆续抵达土耳其阿达纳机场。之后,他们将与当地应急管理部门和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对接,赶赴灾区开展救援和灾后援助工作。

  再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来看——我们坚持“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这一刻,被我“调戏”了半天的软件成了我的“嘴替”。

  走出直播间,乌柏都拉耶夫多次向记者肯定直播义卖活动对扶贫的意义。“贫困是世界性难题,乌中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就是减少贫困,直播带货这种创新性方法或许能成为一种有益途径,值得乌兹别克斯坦学习。”他说。(完)

  “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后,优化调整的防控措施对于及时发现疫情、控制疫情仍然有效。”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实施“乙类乙管”措施以来,中国疫情日趋平稳,防控工作转段平稳有序。

  同时,国铁西安局科学安排客运能力供给,精准实施“一日一图”,做到灵敏增开、加挂、重联,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开通榆林至安康、延安至宝鸡、铜川至安康、韩城至阳平关等线路,增开西安至达州直通动集,最大限度提供运力保障,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黄郁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