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探索“古典园林+” 创新非遗保护模式

来源: 秀目传媒
2024-06-07 02:57:02

  中新网上海6月5日电 (陈静 朱琳)一场江南丝竹与戏曲相结合的沉浸式赏析音乐会5日精彩上演。音乐会以上海古猗园内假山和建筑为舞台背景,将江南丝竹的雅韵与古典园林的雅致景色巧妙结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5日,以“丝竹戏韵猗园雅集”为主题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上海古猗园举行。古猗园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是沪上首座“非遗主题公园”,以独特的江南园林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的结合,为民众提供了一个了解非遗项目,感受传统文化的平台。

  当日,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上海古猗园签署了《非遗主题公园建设传承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通过探索“古典园林+”模式创新,打造非遗保护新名片,助力非遗资源活化利用,共享文化资源,共建服务平台,共创新发展格局,不断以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一直致力于上海非遗保护传承体系、保护发展体系、传播推广体系的建设。同时,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江南丝竹”的保护单位,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都会推出相应的江南丝竹展示活动。

  今年选址古猗园,举行沉浸式赏析音乐会,通过创新设计,在江南园林向市民公众呈现江南丝竹的美妙音韵,也是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古猗园共建合作迈出的第一步。

  琳琅满目的非遗市集同日在古猗园精彩亮相,囊 括了嘉定区的多个国家级、市级、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还包括灯谜、顾绣、古琴斫制技艺、茶艺等新入选的第七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完)

  游客:高跷、小车旱船,还有舞龙舞狮的,真不错,又回到以前的年味了。

  杨平从小听着修建成昆铁路的故事长大,读书期间,他跟随父亲乘坐慢火车,走完了成昆铁路,领略了金沙江的太阳、马道的风、普雄的雨和燕岗的雷。在他看来,父亲那一辈铁路人,凭借着一把把铁锹和一辆辆推车,修建了开创13项世界铁路之最的成昆铁路,“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作者 朱贺

  2020年,黄山市出台印发了《徽州民宿提质增量行动计划(2020—2022)》,进一步推动了徽州民宿发展,并成功举办2020安徽民宿大会和2021中国黄山民宿大会。《黄山市民宿业发展规划》中指出:黄山市民宿所在徽文化圈民宿群是中国目前十一个民宿群带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以徽文化为主题的民宿集聚群。

  “左边这条鲤鱼已经跃出水面,尽管它遇到许多困难,仍然努力跃过龙门;右边这棵桂花树生在广寒宫,树下就是捣药的玉兔。小兔子活泼可爱,桂花树生生不息,代表着我们能在癸卯兔年里过上更好的生活。”张忠强捧着一只“连年有鱼”兔儿爷,介绍每一个元素背后的寓意。为了设计好这款“连年有鱼”,张忠强翻阅了大量资料。

使她愈加珍惜太空教师这个身份

陈信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