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380亿元,小米副董事长减持套现1.6亿元,违背4年前的承诺?他一早回应:这笔钱不是用于个人享受

来源: 猫眼电影
2024-06-23 03:44:50

  来源:反做空研究中心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近日,小米集团(01810.HK)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执行董事林斌在6月的连续三个交易日减持引起投资者关注。

  披露易网站显示,6月4日,林斌出售333.3万股股份,平均价为17.7704港元/股,套现约5922.87万港元;6月5日,再次出售333.3万股,平均价为17.8025港元/股,套现约5933.57万港元;6月6日,又出售333.4万股,平均价为18.0471港元/股,套现约6016.90万港元。

  以此计算,林斌共减持1000万股股份,合计套现约1.7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665亿元)。 

  在减持过后,有部分投资者在社交媒体上指责林斌违背承诺、不讲信用。

  原来,2020年9月15日,小米集团曾发布公告称,林斌自愿承诺,自该公告日期起五年内,林斌及其控制的所有实体均不会自行酌情出售其直接或间接实益拥有的本公司股份,此前已作安排的不超过1.2亿股B类股除外。

  所谓的“已作安排的”是指捐赠予Bin Lin and Daisy Liu Family Foundation的1.2亿股B类股,这1.2亿股B类股中的0.6亿股B类股此后被捐赠予小米基金会有限公司。这两个机构可自由买卖相关股份并把所得以作公益用途。

  事实上,对于具体减持原因,交易所披露易显示为,将作为慈善用途。而小米集团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林斌减持套现是为了做公益,具体可查看他们对中山大学的捐赠事宜。

  6月22日清晨,林斌通过个人微博对近期“减持套现”相关传闻作进一步的说明。林斌表示,其基金会是2019年设立的,按照当初设立的法律规定,基金会的全部资产,只能用于慈善公益和教育科研相关的捐赠项目,不得用于任何个人享受。2020年林斌把1.2亿股小米股票捐赠到基金会(其中6000万股后来捐给了小米基金会),全部都只能用于慈善公益。因为这个原因,当初承诺5年不再减持,并不包含这个基金会的股票。至于这次减持的金额,除了捐赠母校中山大学的部分,未来还会有更多公益捐赠。

  小米集团官网显示,林斌,出生于1968年2月,于1990年7月取得中山大学无线电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再于1992年6月取得Drexel University理学硕士学位。现任小米集团执行董事、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小米香港基金会理事长。

  林斌于2010年和雷军一起共同创办 公司,出任公司总裁直至2019年,之后出任副

  2024年3月25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林斌以38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榜单595位。

  今年4月17日,中山大学发布消息,校友伉俪,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中山大学1986级校友林斌先生、林斌刘向东基金会理事长中山大学1986级校友刘向东女士以个人名义向母校捐赠1亿元人民币。

  林斌在捐赠签约仪式上发表致辞称:“我的母亲、姐姐和姐夫、堂兄、表弟、堂叔、舅舅等十几位亲人,都是中山医毕业的,我们一家都是中大人。母校为我奠定了人生职业道路和发展。中山大学在我心里是最好的大学,没有之一。希望更多校友能够支持母校建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将母校建设成为全世界最好的大学。”

责任编辑:张恒星

  他说,淄博房地产销售在今年一季度出现增长的重要原因在于,去年疫情导致的房地产销售滞后现象延续到今年一季度。其次,淄博市政府于今年2月7日出台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如解除限购、限价以及税收优惠等,这些政策刺激了房地产的发展。此外,春节期间的返乡置业潮,也是推动淄博房地产销售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今年春节,申军良带着一家人回了河南周口淮阳区的农村老家,一家人玩得很尽兴。申聪的奶奶至今保留着他儿时穿过的衣服,这些衣物承载了过去难以释怀的经历。

  2023年高考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消息尚未正式明确,已有中介、业主闻风而动。在深圳工作的安安(化名)告诉记者,4月20日下午就有房产中介不停发来信息告诉她“房地产要回暖”、“参考价要取消了”,并告诉她此前看过的坂田某楼盘评估价高于参考价40万元,询问要不要下手。“当天下午至少有3个中介给我发信息,都是类似的内容。”

  锦州有上千家烧烤店,但大多是夫妻店,每家店几桌到十几桌,分散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因为店小、不聚集,对外地人来说,来锦州吃烧烤容易“找不着北”。

  五要强化宣传服务,继续开展“高考护航行动”,解决好考生“急难愁盼”,做好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加大各类涉考涉招培训机构治理,传递以生为本的“正能量”。

吴雅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